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71章兩千多年前的吃穿住行

    說到戰國,首先使人想到的莫過於無休無止的戰爭和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其實,處在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時期的戰國也是個物質文化迅速發展的時代。

    戰國時期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較之之前的商周和春秋時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生產工具的改進,帶來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變化。

    鐵器的使用是戰國生產領域的一大進步。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鐵器在戰國以前就開始使用了,但是數量極少。戰國時期,鑄鐵冶煉、鑄鐵鑄造、鑄鐵柔化和滲碳制鋼技術等冶鐵技術的發明,推動了鐵器的廣泛應用。《五藏山經》明確記載了37個產鐵之地,遍佈戰國七雄各國乃至百越之地。冶鐵技術的發展和鐵資源的廣泛開發,極大地增加了生產工具以鐵為材質的可能性,各式各樣的鐵農具成為戰國的一大標誌。在農耕文明的時代,農業生產的發展就是推動社會各方面進步的原動力。在鐵農具的耕耘下,戰國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新的面貌。

    等級社會里,王公貴族永遠是物質財富的頭號享受者,他們的生活最能體現這種變化。民以食為天,無論哪個時代,飲食永遠是人的頭等大事。戰國時期的飲食結構與商周時期差別不大,仍然以穀物為主食,副食有蔬菜、肉類、水產、果類,當然還有一些狩獵所得的野物。那時的糧食作物品種有粟、稻、菽等,粟米是北方人的主食,而稻米為南方人的主糧,在北方也有少量種植。菽是大豆,戰國時期的典籍裡經常同時提到粟、菽,不同於商周時期的黍、稷並重,可見在戰國時期,大豆在糧食中的地位有所上升。貴族們平常食用的糧食是比較精細的,像大豆這樣的糧食是不怎麼受他們歡迎的。

    戰國的園圃業更為發達,蔬菜種類比較豐富,文獻記載中出現的主要有葵、藿、薤、蔥、韭、蒜、姜、蓼、芥等,其中葵、藿、薤、蔥、韭最為普遍,有“五菜”之稱。

    戰國人養殖的牲畜主要是馬、牛、羊、雞、犬、豕(豬),合稱“六畜”。其中,馬和牛主要用於農耕和交通,因而貴族們平時的肉食的主要就是羊、雞、狗、豬等小型牲畜。

    在食用方法上,戰國比前代更加講究。王公貴族對食物的要求達到了十分精細的程度,這一點可以從已出土的戰國貴族墓中的大量餐具想見一二。在戰國墓葬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鼎、鑊、甗、斝、匜、簋、豆、盤、壘、尊、壺、爵、勺、匕、叉等精美的炊器和餐具,由青銅、金、銀、玉、骨、漆器等各種材質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