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92章 軍人們的煩惱(十三)(第2頁)


卡爾教授反問道:“魯道夫,你認為英國在遠東的秩序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

魯道夫·赫斯已經微微皺眉。見到自己的助手還沒辦法理解,卡爾教授索性把問題當做課題拋給了魯道夫·赫斯,“魯道夫,你有空的話可以研究這個問題。等你研究清楚之後,就明白何銳對凡爾賽體系的態度。在我看來,何銳很清楚他其實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或者說,中國如果想恢復歷史的地位,就沒有其他選擇。”

這個回答讓魯道夫·赫斯生出一個想法,那些擁有廣袤土地的強國必然要成為世界的霸權。但是很快,魯道夫·赫斯就想起卡爾教授對何銳的評價,‘何銳並不想稱霸世界’。這讓魯道夫感到疑惑,何銳到底想要什麼呢?

何銳想的很簡單,先看看卡爾教授的課程到底幫助東北黨政軍幹部們提升了多少。所有人都寫了學習報告,在看報告的時候,何銳是非常有耐心的。歡樂的笑聲不時在辦公室內響起,這也是何銳為數不多的放鬆時刻。

地緣政治學實際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結合體,故又稱地理政治學。它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國土面積、人口、民族、資源、經濟實力及戰略軍備等)視為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對外政治決策的一個基本因素;並依據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預測世界或地區範圍的戰略形勢及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

一個內陸國家,就不可能派遣出能夠決戰海洋的艦隊。所以有港口的國家進行海上戰爭的時候就排除了這樣的可能。

但是,一個內陸國家有可能通過與擁有海岸線的國家進行合作,幫助有海岸線的國家完成艦隊製造,從另一個角度參與到海上戰爭之中。這又是各國必須考慮在內的。

所以最初的時候,英國奪取了世界海洋霸權後,搞出了海泉理論。之後美國的馬漢,因為要為美國海軍爭取軍費,以及美國作為一個超大型島國的現狀,提出了《海權論》。並且名噪一時。只有又有些學者則跳出了這個侷限,提出了‘陸權論’,與海權論對抗。

這些都是何銳講過,卡爾教授也講過的內容。

在東北黨政軍幹部們的學習報告中,就能看到學習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東北黨政軍幹部根本沒有世界視野,寫出來的報告無疑是抄書。把教材裡面的提綱修修改改,變幻用詞,拼湊出一份交差的東西。

如果從大學標準,這可以稱為論文抄襲。

少數幹部明顯開始構架自己的認知體系,所以這部分同志成了帶給何銳歡樂的源泉。何銳也經歷過這個過程,知道同志們在這個過程中非常痛苦,非常吃力。但是那些幼稚的想法著實刺激了何銳的神經,就如看著蹣跚學步與咿呀學語的小娃娃一樣,何銳實在是忍不住笑意。

譬如,前茶館老闆,現在的物價局局長韓海濤,就提出了聯英抗日的想法。基於現在日本嘗試在遠東擴張的努力,文明黨黨員韓海濤同志認為日本對英國的作用正在下降,如果能讓英國理解到這些,英國會拋棄日本。

如果韓海濤同志只是提出一個直覺的聯英抗日,何銳覺得這想法還挺有可取之處。但是韓海濤同志做了分析,就顯現出他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空白之處。譬如,韓海濤同志認為英國不知道日本的擴張野心。這個論點讓何銳笑了好幾聲。

這幫工業國在全世界禍害了幾百年,大家都是千年狐狸,演什麼聊齋呢。

何銳本想批示一下,又稍微停手。但韓海濤同志畢竟是真的認真學習了,於是何銳還是在這段下面劃線,寫下問題,‘英國有沒有被日本矇蔽?如果有,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這些之外,也有非常出色的同志。徐乘風的報告就附帶了一份論文,‘東北與日本戰爭的必然性’。論文裡面根據地緣政治學,對於日本與東北戰爭可能性做出了分析。

徐乘風認為,日本最可能與東北作戰的時機,就是東北解放中國的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全世界各國都傾向於維持中國繼續分裂。只要擁有正經戰略觀的國家,都能理解到中國的統一必然改變整個世界現狀。所以不同立場的國家,都不樂見這樣的局面。

基於這樣的世界現狀,日本就可以從出兵中國的行動中獲得巨大收益。

身經百戰的軍隊,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越強。而東北軍此時因為沒有大量實戰經驗,任何戰敗都會對軍隊的自信引發巨大的打擊,雙方軍隊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

在論文最後,徐乘風認為,在統一戰爭之前,對日本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將獲得戰略窗口,讓東北軍能夠順利解放整個中國。

徐乘風這篇論文本就是何銳提出的。最初的時候,同志們的理解能力不足,大家雖然認真學習了,並且用盡心力在工作,但是還沒辦法變成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