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柺子馬

 張憲和朱武把兵馬橫在忻州西北側的要道之上,這裡是北去府麟,南下太原的必經之路。

 大批軍馬必走這裡,騎兵更是非此地不能行,這一線南北通途,縱橫捭往,惟過此地,別無他選。

 忻州並無金兵把守,在搶掠了一番,刮地三尺後,被直接放棄,畢竟女真人少,沿途城池全部佔下根本不可能。

 這也是原本二圍東京,最後女真卻沒佔據開封,反而押著無數錢貨人口,迴歸北地的最主要原因。

 此刻忻州幾近空城,除了些實在無處可去,身體有疾有殘的,都早便跑掉。

 柺子馬並非輕騎,也不是重騎,而是中騎兵,柺子馬沒有完整的具裝,只有人身著甲,馬身卻是除了馬眼和馬肚之外,沒有別的防護。

 徐寧這時帶軍直奔石州,石州在河東路西部,與府麟二州還有太原形成一個三角形位勢,折家人之前從府州一路敗退,最後於石州停下。

 正常來說,普通騎兵為了追求靈活方便和來去如風的速度,都是好穿皮甲的,趙檉改裝自家輕騎也不過是在皮甲外面要害處,鑲嵌些鐵皮鋼片,並非全身鎧。

 女真並沒有去攻打石州,邊境諸城皆下後,而是從忻州向南面直撲太原,這才讓折家有了喘息之機。

 晉寧軍在石州再偏西一些的位置,兩者相距不是太遠,但兩家並未合兵,而是在各幹各的。

 辛興宗的兩個弟弟也都死在戰場,不過种師中、折彥質回來,三大將門和別家一些青壯,也跑回來部分,不像東路,只看到種彥崇和吳玠。

 多出來的七八十斤,其實對騎兵來說算不得什麼,畢竟不像重甲那般,一下多了好幾百斤的重量,中騎兵只要挑選一些稍好的戰馬,就能多承受這些如輕騎一般速度。

 這是最快的一條道,倘若往西走晉寧軍和石州,那麼會遠一半不止,而且那兩地此刻宋軍佔據,也會阻撓,說不得耽誤多少時間。

 趙檉聽完三百里斥候的報告,不由雙眉揚了揚。

 這時候探馬回來稟報,說忻州十里外旌旗招展,又有鑼鼓喧天,似是一支宋兵擋住去路。

 所謂疑兵,就是不知何來,不知何去,不知何為。

 難道這種中型騎兵也已經出來了嗎?

 趙檉雙眼眯起,記憶裡柺子馬是作為鐵浮屠專屬護翼兵的存在,在鐵浮屠衝鋒之時,柺子馬保護其左右翼方位。

 多數跑去了太原暫避,少數去往他鄉。

 燕雲十六州未復之前,道君皇帝就想好將其分為兩路,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伴隨著兩路的設立,無數官缺生了出來。

 种師中從燕地帶回七八千人馬,不時騷擾麟州一帶,折可求則是反攻了府州數次,但盡皆失敗。

 這其實一方面證明了與女真軍實力相差太多,一方面也是當初夾遼時想要爭功的惡果。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趙檉自嘲地搖了搖頭。

 他立刻把這陣法說來與朱武參詳,朱武仔細聞聽後大喜,言道自家也有一座彷彿類似的,彼此相像,果真是大道同歸。

 原來竟是於太原城百里境內發現不少女真疑兵。

 隨後他帶人出城,本想匯聚西面麟州的拔離速,畢竟此刻兵馬少數,只有五千,但是沉吟之後覺得兵貴神速,都是騎軍,還是越快越好,即便遇到遊散在外的宋兵,也能碾壓過去,哪怕折可求過來攔截,也根本不是他對手,退一萬步來講,哪怕不想打,他這邊馬快,繞走還是可以做到。

 至於西路軍的將領死傷情況也很慘重,但卻比東路軍強些,姚古、楊可世、楊惟忠、和詵、王淵、焦安節、劉光國、曲奇、冀景、王育、吳子厚等等許多帥將皆戰死。

 大宋邊路任職,光靠背景是不夠的,必須得有軍功,就算折、種、姚三家也是一樣,沒有軍功是不可能出人頭地,所以對遼之戰開始之前,大批將門子弟進入軍內,燕雲十六州下後,很多也確實獲得了官職。

 念慮至此,便不再等候拔離速,直接啟程順路南下,奔赴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