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陣法

 威勝軍和太原府交匯邊境,趙檉將手下十二萬軍隊分成了三路。

 這十二萬軍隊有自家十萬,剩下兩萬則是折家帶來的人馬。

 折家就算再地頭蛇,這兩萬人究其根本也是大宋軍隊,趙檉自然拿過來使用。

 其中一路人馬八萬,他自己率領,四猛跟隨,軍內還有一千鐵浮屠。

 一千鐵浮屠是臨時組建的,女真的萬人鐵甲全軍覆沒,鎖鎧兵器都成了戰利被趙檉納入囊中。

 裡面可用的重甲共六千餘副,馬匹能使的具裝三千多套。

 雖然依據這些裝備,理論上可至少配出三千名鐵浮屠騎兵,但是東西雖有,符合重甲的人和馬卻湊不齊。

 重甲對騎兵身材體格有著極高的要求,戰馬也一樣,兩兩都須符合,以現在軍中狀況,實在無法完成。

 人倒還在其次,主要是戰馬,當初在河西組建鐵鷂子,萬事俱備,最後便是被戰馬一項給卡住,實在湊不夠只好去打可敦城奪取馬匹,至今楊志還在那邊鎮守。

 而鐵浮屠原本的戰馬,無一能用,死的死,傷的傷,鉤鐮槍下哪裡還能完整無礙。

 最後四處挑撿,才選出一千匹來,組建了這支鐵浮屠。

 這支只有千人的重甲,他分成四隊,給四猛分別帶領,魯達、秦明、索超、李逵,四人各自領二百五十名鐵浮屠騎兵。

 趙檉覺得這個數字很不錯,聽著也很猛,挺適合四人。

 另外一路三萬兵馬,則交給張憲,再將朱武配給了他,張憲這幾年歷練得差不多,可總歸年歲還輕,一些老謀深算差些火候,就把朱武這個擅於計策的與他驅遣。

 最後一路叫徐寧領著,給他呼延灼和花榮為副,沒有步兵,正好一萬精騎。

 趙檉率主力八萬直撲太原,張憲的三萬人馬則繞到太原以北的嵐州忻州等地埋伏,防備府州、麟州等處駐守的金兵回援,同時切斷太原金軍退路。

 按照折寒梅的說法,太原城內原本大約有三萬軍,但是守城軍民齊上,算上民兵工夫之類,怕不下十萬,具備內外夾擊的條件。

 到時只要城外殺起,打出旗號,城內王稟必然出城配合。

 太原不比東京,人多嘴雜,道君皇帝猶豫武斷,大臣膽小怕死,難以把握戰況時機。

 太原這裡是王稟自家說了算,王稟大將之姿,又曾經是他手下,行事果斷,見是他的旗號,九成九會直接殺出夾攻,所以不須特殊派人送信約定。

 徐寧的一萬軍則去匯合折家人馬,拿著他手諭,調遣河東路所有在野軍隊,對太原府進行撒網式包抄。

 這也是他給徐寧全是精騎的原因,一方面叫折家人和在野的其他軍隊看看,自家兵馬一個頂他們十個,另外一方面這種事情需要來往迅速,必須快馬才能行事。

 此刻入夏,不過河東路因為太行山橫亙原因,天氣還算涼爽。

 趙檉將前方的斥候分為十級,每三十里一級,最遠三百里,行至規定路程就回來報告,不得多前進一分。

 他這邊軍馬向太原推進,東側張憲帶著三萬人繞路而走。

 這支隊伍除了張憲和朱武之外,下面大將還有樊瑞、項充、李袞、黃信和郭盛幾個。

 這三萬人都是隴右老兵,不是在京畿整合的軍隊,參加過西夏之戰,回鶻之戰,東喀喇汗之戰,是趙檉特意撥給他的。

 臨出發之前,趙檉把張憲和朱武叫到營帳細細囑託了一番,張憲這路軍是三路里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最重的。

 他要負責將河東路戰場切割開來,把太原女真軍和邊境女真軍隔離,阻止兩軍匯合,斷了太原女真軍退路。

 能堅持到徐寧那邊匯合折家軍隊、在野軍隊往中間包抄,才算此行成功。

 張憲這時騎在馬上,對旁邊朱武道:“軍師,昨夜你聽王爺言那完顏婁室善兵,有何見解?”

 朱武聞言微微一笑,他此刻頗有些心曠神怡感覺,看著兩邊山山水水,風景秀麗,天高雲闊,胸臆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