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號

 翌日,清晨。

 斥候連續歸城,足足三五撥人馬,軍情戰報擺到了趙檉案前。

 趙檉逐個看去,最後招來杜壆幾個,詢問軍中準備情況。

 因為一直處於戰時狀態,所以想要出征並不用過多籌算,一切糧草輜重、車馬器械都是早就置辦好了的,只須歸攏起來,分派得法,然後動員一番,便能隨時率軍出行。

 得到肯定答覆之後,趙檉讓幾人回去整頓,準備午時一過,便大軍開拔。

 隨後,趙檉又寫了幾張手令,派校兵先一步往北送去,給前方剩餘的斥候得知。

 他撒出去的探馬斥候頗多,此刻在鳴沙城軍隊南來的壓力之下,正層層有序後撤。

 會州這邊一但出兵,便與這些斥候接續在一起,然後斥候回頭,先一步迎上西夏軍馬,比先鋒還要更早些,便於探查消息。

 這番出戰,幾乎集合了趙檉手中所有能用的兵馬。

 敷川、卓囉、蓋朱等地都只剩幾百人守城,其他全調來了會州。

 永祝、天登、和涼州歸呂將管配,趙檉不做理會,但估計著呂將一但兵出西涼府後,那麼這三地的軍兵也全都得調空。

 正午一過,日頭偏斜,兵將坐騎都吃飽之後,會州北城門緩緩打開,然後大隊人馬開始出城。

 火紅的旗子上書寫了斗大的趙字,既然身份已經洩露,那便也不再做隱瞞,直接打出旗號。

 旗分左右,幟呈兩色,另外一面黑色大旗上則寫了秦字,秦王的秦,大秦的秦。

 其間無有宋旗,浩蕩軍中,只有趙秦,或者秦趙。

 趙檉站在城頭瞭看,旁邊張憲道:“王爺,該下城了。”

 趙檉微微點首,看著外面一望不到頭的軍馬,笑道:“秦不就是趙,趙不就是秦嗎?哪裡來的什麼宋呢!”

 張憲愣了愣,臉上陡然露出恍然大悟神色:“王爺所言極是,秦即是趙,趙即是秦!”

 秦趙同屬“嬴姓趙氏”,大秦宗室是姓嬴氏趙,所以秦始皇的本名是“趙政”!

 其實在兩漢及先秦時代,是絕不會把秦始皇稱為“嬴政”的,事實上也確實在古早年代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嬴政”的記載,因為漢左右的史家,生活年代距秦和戰國都不遠,對於古姓氏文化並不陌生。

 上古時期,“姓”跟“氏”是兩種概念,所謂“姓,別婚姻;氏,分貴賤”。

 同姓則意味著同源。而氏則不同,氏的來歷大概有這麼幾種,一種是以封地為氏,一種是以官職身份為氏,還有一種是以先祖為氏,這種大多是各諸侯的公族。

 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始祖是堯舜時期的伯益,就是那個拒絕了大禹的禪讓,最終讓夏啟終結了禪讓制的伯益。

 伯益的後裔傳到了商朝末年,有惡來、季勝兩兄弟,這兩人都是商紂王的大臣,在與周武王的對抗中,惡來力竭戰死,季勝兵敗後投降,成了周武王的臣子,惡來的子孫就投靠了季勝。

 季勝的四世孫造父是周穆王的御者,就是戰車上的車伕,是天子皇族的絕對心腹,因破徐有功被封在“趙”這個地方,成為了貴族,於是這些嬴姓族人便以趙作為氏。

 而惡來一支的子孫此刻作為宗族,同樣也隨稱趙氏!

 到了周孝王時期,惡來的五世孫非子,因給周孝王牧馬有功,被封在“秦”地。

 “秦”很小,才幾十裡地,秦地與趙城很遠,於是惡來後裔非子這一支,也就跟趙氏主宗逐漸分開來了。

 但是因為造父對其宗族有收留之恩,秦地這一支,仍舊使用趙氏,未曾改變他氏。

 之後,到了周平王東遷的時候,“秦”這一支更是獲得了故周舊地,位列諸侯,這就是後來戰國七雄之一秦國的由來。

 秦地小宗崛起,作為晉國六卿的主宗那邊也不差,三家分晉,建立了七雄中的趙國。

 嬴姓趙氏,自此在七國中獨佔其二,乃為趙、秦。

 是戰國時期最為顯赫的姓氏!

 所以按上古時候的習俗,秦始皇應該叫作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