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術木偶 作品

170、內政會議-教育衛生業

 詹姆.李斯特到此也算是結束了,他收拾了一下回座位了。

 接著就是蔡紹基了,這位從座位上起身的時候,懷中就抱了一卷圖表。

 走到支架前先掛好圖紙,然後直接指著圖表開口大聲道:“大家請看,這是咱們西南非洲的文盲率以及育齡兒童失學率曲線表。

 大家好好看看,89%和51%,這兩個數字,觸目驚心啊!”

 蔡紹基這一先聲奪人的做法,確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確實很驚心,畢竟南華公司的移民人口增長是越來越快的,隨著大量人口入境,教育方面的數據自然而然跟著變差。

 而師資力量的匱乏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制約因素,這一短板將會長期存在。

 “大家再看這一張圖,上面是我們的育齡兒童增長率,越來越高啊,但是缺乏師資力量,只能讓這些學童依舊失學。”

 隨著移民招募令的推廣,移民中出現了全家一起的現象。

 這在早期的留美華人移民中很常見,後來的英國以及德國移民中越來越普遍。

 但是早期的英國移民大多是淘金移民,他們來到西南非洲後大部分人都湧集去了金山鎮以及第二金礦區。

 這兩個地方蝟集了95%的英國移民,因為來的大多是成年白人。

 金山鎮和第二金礦區基本上是白人自治為主,這兩個地方沒有教育機構,他們的教育普及率不應該算在南華公司的統計表裡。

 但是蔡紹基統籌全局,還是算上了。

 ……

 “這裡還有歷年師範學校入學率、師範學校畢業率、師範學院師資力量構成等等,這些問題屬於我們的老大難問題,希望公司能夠給予教育口更多的資源傾斜。”

 這傢伙沒像其他人上來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而是直接一上來掛圖表暴露問題。

 用現實存在的問題奪人眼球,然後圖窮匕見的要更多的支持和資源。

 石錦堂對於蔡紹基的表演並不反感,在他的規劃中教育確實是南華公司現在以及未來最為緊要的一環。

 要想實現工業化國家,前置要素就是要有足夠多的合格產業工人,以及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產業工人。

 歐洲的文藝復興,普及基礎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勞動力。

 截止到1885年,德國未達到讀寫水平的兒童僅佔0.05%,同期英國為1%,法國為4%。

 德國的普及義務教育程度,遠遠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

 德國所招新兵文盲率從2.37%(1875年)降至0.15%(1895年),到1910年時只有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