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六公主


 第44章 六公主

 此刻,靖江帝巍峨挺拔地端坐於龍椅之上,沉入深深的思索之中,這一幕讓殿下的群臣無不屏息凝神:“哎呀,陛下這是在想什麼呢?面對這樣離奇獨特的說法,陛下竟能夠靜心思考,這世間還有比這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嗎?”

 經過一段漫長的權衡斟酌,靖江帝眉頭微微蹙起,然後徐徐開口:“原來如此,林愛卿見解之獨特深刻,朕深感敬佩。”

 眾人心中皆是一陣驚訝:“哎呀媽呀,他還真能把乾坤扭轉過來!”

 剎那間,整個朝廷彷彿被一種奇特的寧靜氣氛籠罩,林小風的登場就如同一股清新之流,給原本莊重壓抑的朝廷氛圍增添了微妙而變幻莫測的色彩。

 林小風機敏地捕捉到了靖江帝話語間的猶豫,遂趁勢出擊,進一步闡述道:“陛下,世事變遷,殘缺並不一定代表欠缺。過分追求完整,往往可能喪失真正的完整性。”

 “而在世人眼中所謂的殘缺,也許只是我們尚未觸及、尚未理解的另一種完美形態的表現。詩詞的韻味,因人而異,各有各的領悟。”

 “如今詞中的留白,正是賦予了觀賞者根據個人理解去填補的空間,這就是殘缺之美,也可以說是一種通過曲折輾轉達到的圓滿境地。如果各位對此抱有疑惑,不妨親身去體驗一下。”

 群臣聽罷,個個在心頭默默琢磨,試圖去填補那些缺失的部分。

 漸漸地,有人臉上開始浮現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輕聲自語:“嗯,聽起來倒是有幾分道理,好像真的從中品出了一些味道。”

 群臣濟濟,各人心緒如琴絃緊拉,滿腹深思地揣測著彼此的意圖,似乎都被無形的力量牽引進了一場寂靜的智謀對決,各自費盡心思去續寫那戛然而止的詩行。

 頃刻間,殿堂中瀰漫開一種沉浸式的自我欣賞氛圍,他們幾乎同步地感受到自己即將出口的補充詩句如同靈光乍現,猶如錦緞上的繁花點綴,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倘若真能在終章落下一筆,豈非意味著這部傑作將以己名為榮耀?

 靖江帝亦未能超脫世俗紛擾,他的眼神流轉微妙波瀾,手中狼毫在宣紙邊緣悠然舞動,唇角勾勒一抹幾不可察的微笑,顯然是在內心深處細細琢磨那些可能流淌出來的辭藻。

 林小風則以半嘲諷的眼光掃視周遭,只見眾大臣們紛紛搖曳頸項,像一群爭相啄食的水鴨,全情投入到這場意蘊豐富的遊戲中,不禁為之啞然失笑。

 此時,他捕捉到李德賢臉上那一抹狡猾的笑意,對方連續對他豎起拇指,彷彿在低語:“幹得漂亮,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夥伴。”林小風回報以更為明媚的笑容,二人間的默契交流既透著幾分詼諧,又隱含著些許世故的無奈。

 待眾人的思維從激烈的碰撞迴歸寧靜,他們再次審視林小風的眼神已然發生了變化,驚奇於這位年輕人並非空穴來風,確實具有一定的文學底蘊。

 靖江帝滿臉含笑,春風般和煦,對林小風給予了高度讚賞:“林愛卿所講極富見地,這闋斷篇的確蘊含獨特韻律,朕更加期待卿能將其完善為一部完整佳構。”

 面對靖江帝的鼓勵,林小風腦海裡瞬間浮現出諸多詩詞歌賦的畫面,然而首先躍入記憶的竟是童蒙時期的啟蒙之作《詠鵝》,想到這裡,他不禁苦笑應對:“微臣必當全力以赴,以不負君恩聖眷。”

 靖江帝適時輕拍龍案,宣告短暫的暢談結束:“諸位愛卿,今日話題至此為止,若有急務,即刻上報。”

 就在這稍顯輕鬆的氣氛被暫時打斷之際,一直保持沉默的李秋炎突然挺直身軀,面容肅穆,言語堅定有力:“啟稟陛下,微臣有一重大事項需要奏報,微臣欲彈劾林小風,因其竟然糾集黨羽,對平民百姓施暴,此等行徑嚴重損害朝廷威儀,並對我皇室教化職責帶來惡劣影響。尤為令人憤慨的是,林小風身為東宮太傅,其行為舉止如此乖張,恐將對太子成長產生負面引導,請陛下依法嚴懲!”

 此番指控一經拋出,朝堂之上並未引起過多驚訝,畢竟民間早已流傳關於林小風因《飲酒》詩名震天下,以及懲戒李秋炎之子李海華的故事。

 然而,無人預料到李秋炎會選擇在皇上對其極為賞識的時刻,親身站出來公開彈劾,此舉無疑帶有極大的風險性。

 原來,李秋炎在得知兒子遭受侮辱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天多,胸中的怒火猶如熊熊烈焰,回家後對李海華毫不留情地再施懲罰。

 他認為,遭遇欺辱或許可以忍受,但親生骨肉受到侮辱卻不敢聲張,實乃不可接受。李海華在父親嚴厲的責打下,最後還是吞吞吐吐地說出了被打真相。

 李秋炎心中痛楚萬分,一面是對兒子懦弱表現的極度失望,一面又因憤怒難抑而不能自制。

 儘管深知此刻彈劾林小風的時機並不恰當,但他仍選擇挺身而出,這一切都源於他對公正的執著追求以及深深的父愛之情。

 靖江帝面色淡然,明知故問:“林小風動手傷人?究竟怎麼回事?涉及何人,何時何地發生的,有何證據?”


 李秋炎在羞愧中聲音顯得格外沉重,答道:“回稟陛下,林小風所傷害之人,正是微臣的兒子李海華,事件發生在前兩日未名湖中的一艘畫舫之上,當時犬子正在參與一場詩會,現場諸多士子均可為此作證!”

 陳述完畢,李秋炎目光炯炯,滿載憤怒地凝視著林小風,一切情緒盡在視線交匯之間。

 林小風,那張彷彿歲月無法在其上留下痕跡的臉龐,始終保持著一種超然物外的平靜。

 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任何風雨都無法撼動其分毫。

 他輕輕地聳了聳肩膀,那悠然自得的神態,就如同湖邊的柳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湖面卻未曾因此起半點漣漪。

 靖江帝,坐在龍椅之上,他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從朝堂上的群臣中一一掃過,最終定格在了林小風的身上。

 他微微側首,聲音中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沉穩,“林小風,此事,你可有牽連?”

 林小風聞聲而出,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彷彿每一步都在向世界宣告他的無畏與決心。

 他直視著靖江帝,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沒有絲毫的畏懼與退縮,“回陛下,兩日前,臣確實參與了那場詩會。但動手毆打李大人公子之事,臣卻未曾做過。臣與那公子,不過是有幾句口舌之爭罷了。”

 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如同深山中的清泉,叮咚作響,讓人無法忽視。

 “李秋炎,你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林小風的話音未落,李秋炎已然面色鐵青。

 他的一雙鷹眼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大,胸中的怒氣彷彿要將他整個人點燃。“我陷害你?!你林小風有何德何能,值得我李秋炎去陷害?!”

 他幾乎是咆哮著說出這句話,胸口的起伏顯示出他內心的憤怒與激動。

 然而,面對李秋炎的怒火,林小風卻只是淡淡一笑。

 他抓住時機,轉身向靖江帝深深一禮,“陛下,微臣斗膽,請求彈劾戶部尚書李秋炎。他竟在朝堂之上,公然侮辱朝廷命官,此等行為,實乃大不敬!”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人們的心上。

 李秋炎被林小風的狡黠與果敢驚得愣住了神。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平日裡看似溫和無害的年輕人,竟然會在此刻公然向他發難。

 而且,他的每一句話都說得如此決絕,彷彿已經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

 “林小風!你········你無恥!”他怒吼著,但眼中的怒火卻已經暴露了他的心虛與不安。

 林小風看著李秋炎,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各位大人都聽到了吧?李大人可是親口承認了,他罵我無恥。這可是人證物證俱全,李大人,你現在還有什麼好說的?”

 他的話音一落,朝堂上頓時響起了一陣壓抑的竊笑聲。

 那些平日裡對李秋炎敬畏有加的官員們,此刻也忍不住在心中為林小風的機智與勇敢喝彩。

 靖江帝看著眼前的這一幕,眉頭緊鎖。

 他厲聲喝道:“林小風,休得胡鬧!”但他的語氣中卻並沒有真正的怒意,反而透露出一種對這場鬧劇的好奇與興趣。

 他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如此精彩的對決了,心中的那份期待與興奮讓他不禁想要看看這場戲究竟會如何收場。

 他轉向李秋炎,目光中的犀利與威嚴讓李秋炎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李秋炎,你可有證人能證實此事?”

 李秋炎雖然滿腔怒火,但卻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他挺直腰板,應聲道:“回陛下,犬子及當日詩會的證人此刻正在宮外候旨,隨時可以進宮面聖。”

 “那就讓他們進來!”靖江帝一聲令下,瞬時讓整個朝堂為之震動。

 群臣面面相覷,心中暗自驚訝,這戶部尚書李秋炎竟如此氣勢洶洶,硬生生將莊嚴的朝會變成了審判現場,實屬罕見且越界之舉。

 然而,靖江帝對此並未阻止,甚至有所默許,這讓眾人意識到,今日的朝會怕是要上演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戲。

 片刻之後,李海華與一名看上去書生氣十足的年輕人被一同引至朝堂中央。

 二人面對滿朝文武,臉色蒼白,瑟瑟發抖,顯然是初次置身於這種劍拔弩張的氛圍之中,惶恐不安之情溢於言表。

 靖江帝坐在龍椅上,眼神深邃,彷彿能洞察人心。

 他淡淡地掃過跪在堂下的父子倆,對那個名叫李海華的年輕人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他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直截了當地質問道:“你們兩個,到底是什麼來頭?那個叫林小風的,是不是參加了前日的鬥毆事件?”

 這一問,讓整個大殿的氣氛瞬間變得沉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