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597【經筵大會】(第2頁)

    而三蘇及其弟子,卻是主張自由市場經濟,主張工農商各得其利,朝廷不要去管太多。他們代表著新興的市民階層、手工業者和商人群體。

    一個大政府,一個小政府,不打起來才怪了。

    蕭楚這個出身洛學的老傢伙,對三大學派都-->>
                                         
有所研究,他的想法跟朱銘一樣:“三派為何不能合一呢?以洛學明性理,以新學辯名數,以蘇學充經濟,孔孟之道足矣,天下何愁不能興盛?”

    胡安國忍不住吐槽:“三者皆具,不辨本末,不識真偽。註疏講經之時,該取哪個,又該舍哪個?”

    這是實話,三派融合,必有取捨。

    而有取捨的地方,又恰好是三派理論迥異的地方。誰也不服誰!

    朱國祥說:“既然要辨本末、明取捨,那就該從根本出講起。先說宇宙大道吧。雖然關學已融入洛學,但種卿學的是家傳關學,便從種卿開始講起。”

    這是要探討不同派別的宇宙觀。

    种師道站起來說:“天地宇宙為一氣,即太和,即天道。老子說有生於無,此言謬矣……”

    張載的關學宇宙觀,可以總結為“一元論”。

    即宇宙為一種神秘力量組成,姑且稱之為“氣”。

    氣聚攏是太虛,即天,即無;氣散開是萬物,即道,即有。

    天為本,道為用。

    有無本為一體,不存在老子說的有生於無。

    其餘,還有心性、鬼神之說,全都從唯物角度來闡述。

    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把氣當成宇宙基本物質。

    而且有點物質循環不滅的味道,就算人死了,萬物毀滅了,但組成人和萬物的基本物質(氣)還在,並可以通過天道運轉重新組合成新事物。

    “非也!”

    胡安國代表洛學站起來說:“日日新,苟日新……”

    洛學的宇宙觀,與關學迥然不同。

    洛學的天道即天理,物質(氣)是有生有滅的,是一直不斷發展更新的。

    又認為關學的“太虛”不是道,而是器。只有禮制、法則、道德這些抽象東西才是道,而其餘的都是器、是用。

    接著,黃裳代表新學發表觀點。

    王安石的新學宇宙觀,是追溯《道德經》本義而衍生的。

    他認為陰陽是宇宙本源,組成宇宙的是氣。

    元氣保持不動,是道體。衝氣運行天地間,形成萬物,是道用。

    蘇學沒有代表人物,朱國祥讓翟汝文代為闡述。

    就宇宙觀而論,蘇學沒有什麼自己的東西,跟洛學的解釋差不多。

    朱國祥聽完,感覺這些都大同小異。

    也就張載的關學,其物質循環不滅的說法有點意思。

    緊接著,朱國祥又問各派的世界觀、人生觀。

    關學、洛學、蘇學的闡述,都沒有引起朱國祥的興趣。

    唯獨新學,聽得朱國祥眼前一亮。

    王安石新學的大致思想為:自然規律(天道)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人不應該去幹預。但天道以外的人事,卻必須要人來去做。

    這是在明確劃分天人界限。

    天道別去管,咱也管不著,認真幹人事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