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六章 鄴城締約定,膠東收殘局6

  於是乎,五萬衛府鐵騎,在夏侯惇一馬當先率領之下,輕而易舉地抵達鄴城東城防禦工事最密集之處。

  然後…

  衛府鐵騎挽弓搭箭、萬箭齊發。

  注意:萬箭齊發是字面上的意思。

  顏良派出的親衛敢死隊,恰好位於箭雨射不到的死角,同時,那也是隱於夜幕之中的視線死角。

  猥瑣,已漸漸成為衛府所獨有的氣質。

  箭雨過後,防禦工事後死傷枕籍。

  親衛敢死隊…

  開始行動。

  他們淡定從容地取出強弓,再用火摺子引燃“滋滋”作響、火花飛濺的火箭,挽弓搭箭後“嗖”地射向衛府鐵騎…

  身前的防禦工事。

  那混合著硝石、硫磺、黑木炭的油布火箭,在“滋滋”響聲及四濺火花中,準確命中木製刀車、木製鹿角、木製寨牆等等…

  易燃物。

  更令人髮指的是,一支猶嫌不足,這些縱火犯們還陸續射出自己手中的第二、第三、第四…第數不清支火箭,直至他們手中的作案工具全部被消耗一空。

  於是乎…

  在衛府鐵騎們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在“畢畢剝剝”、“噼噼啪啪”的響聲中…

  熊熊烈火沖天而起。

  顏良的親軍司馬看著那熊熊大火,嘴角如小丑一般咧起,溢出一絲冷笑,對身後的親衛們道…

  當然了,他絕對不可能說“whysoserious?”

  他說的是:“諸君,速撤!”

  他當然要“速撤”,這不止是因為火勢之大遠超他的想象;更因為…

  他要趕在內城門在關閉之前,先一步與顏良會合。

  簡言之…

  這個親軍司馬,把事情搞砸了!

  由於火勢太大,袁軍、鄴城士族豪強的部曲固然將死傷慘重,但衛府鐵騎也衝不進來了。

  因為黑火藥被哥譚自殺小隊…咳咳,顏良的親衛敢死隊們玩壞了。

  熊熊烈火外,夏侯惇的獨眼目眥欲裂。

  “可恨!委實可恨!何人膽敢縱如此大火?”

  趙雲頗為惆悵,他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當然,這句話不是“mmp”,而是…

  此恐前將軍之所為也。

  那刺鼻的硝煙味道,雲哥焉能聞不出?

  除篡奪劉備、周瑜“火神”之位的苟哥趙旻、以及趙旻領導的衛府之外,如今天下還有何人會玩黑火藥?

  儘管黑火藥被親衛敢死隊們玩壞了。

  最為沉著冷靜的曹仁,當即高喝。

  “眾兒郎,速速後退!勿為大火所傷!”

  夏侯惇喝罵一聲之後,雖頗不甘心,卻也不得不令兵卒速速後撤。

  今夜的強攻大計,就此被迫夭折。

  可憐瑜哥這個歷史上的正牌火神,千算萬算之下,唯獨漏算了哥譚自殺小隊…咳咳,顏良遣敢死隊火攻這一點。

  顏良可謂當之無愧的謀士死敵。

  這沖天而起的烈火,不但使衛府鐵騎被迫撤走,更吸引了袁紹一方的注意力。

  袁紹本來蠟黃的臉,此刻變得無比鐵青。

  其人咬牙切齒道。

  “何人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在城中縱如此大火?”

  不怪袁紹如此憤怒,漢末的建築,包括城門樓、城門在內,幾乎都是木結構,最怕的就是火。

  而偏偏,此時鄴城東城聚集了大量木製防禦工事。

  這火勢如此之大,周邊又盡是易燃物,且北方初冬少雨雪,如何才能將其撲滅?

  袁紹有一萬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

  當然了,袁紹麾下、鄴城士族豪強們,與袁紹的心情大抵相仿。

  為此頭疼、憤怒、懊惱不已的,不止袁紹一方所有人,還有一個顏良。

  是以…

  當躲在鄴城內城的顏良,看到自己的親軍司馬賠著笑、訕訕然策馬急奔而來時…

  顏良真想一刀剁了這個縱火犯。

  顏良此刻的心情大抵如下:

  老子讓你去縱火,你卻把鄴城變成了一個大炮仗?你讓老子如何收場?

  話說回來,顏良還真不能剁了這個親軍司馬,雖然人家把火放得極大,但人家確實是奉令而行。

  所以,顏良比雲哥更惆悵。

  惆悵的良哥,只好同樣賠起笑臉。

  “此番你不負俺重望,火勢雖猛,卻已助主公達成目的。事不宜遲,值此城中大亂之際,某等當速速撤離鄴城!”

  誠然,顏良如果再不溜之大吉…

  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

  顏良說得理直氣壯、理所應當。

  “此火既為你所縱,便由你為俺等帶路撤離!”

  顏良這話…愣是沒一點兒毛病。

  那縱火犯頭子…也就是可憐的親軍司馬,只好調轉馬頭,再度向已越燒越猛的大火處疾衝而去。

  於是乎,在袁紹一方尚未反應過來、外城的兵卒紛紛湧進鄴城內城之時,顏良這逆人群而上的千餘兵馬,便顯得格外扎眼。

  反正高居於城門之上的袁紹,一眼便認出了顏良。

  袁紹此時焉能不知,縱火元兇一定是這天殺的惡賊顏良!

  袁紹沒噴出一口老血,已算其人極有涵養。

  袁紹強忍著心中悲憤,眼睜睜看著顏良率親衛穿越大火、冒著熱浪打開城門、最後逃之夭夭。

  袁紹胸膛劇烈起伏良久,臉色時紅時青,半晌後才從牙縫中擠出兩句話。

  “傳我軍令,調集守卒、各家部曲速速救火!萬不可使此火蔓延!”

  早已如火燒眉毛一般的眾人,聞言當即領命而去。

  袁軍們、士族豪強的部曲們、家住外城湧入城中的百姓們…

  總之,半個鄴城的二十餘萬人,皆紛紛趕去救火。

  值此危急存亡之際,袁紹一方的所有人,包括袁紹本人在內,都無暇再考慮,衛府這多到數不勝數的鐵騎,究竟從何而來。

  漢末不是現代,更何況就算是現代,在遇到如此兇猛的大火之時,也委實沒有太多的辦法將其撲滅。

  所以,趕去救火之人,心中之絕望可想而知。

  再來看逃之夭夭的顏良。

  其人在出城之後便繞了個大彎,經過兩刻鐘狂奔之後、成功與自己的同僚們會合。

  當然了,這個老狐狸絕無可能告訴眾人,那把大火是他派哥譚特遣隊…咳咳,親衛敢死隊們放的。

  良哥重點渲染了一番自己被袁紹扣押軟禁的“慘痛”經歷,同時向耿直的雲哥猛使眼色,這才沒有被眾人懷疑。

  此時的鄴城,在夜幕籠罩之下,頗有些半城瑟瑟半城紅之慘烈悲壯。

  然後…

  天殺的顏良摩挲著鬚髯嘿嘿冷笑起來。

  “諸君,俺老顏以為,當趁此良機猛攻內城!”

  老顏得有多損!

  眾人看向半城熊熊半城瑟瑟的鄴城,不約而同地打了個寒噤。

  悲天憫人的雲哥長嘆一聲。

  “雲以為,不必再如此。”

  夏侯惇喟然一嘆,撫須道。

  “也罷!袁賊既咎由自取,某等便靜觀其變。”

  就連一直想取袁賊狗頭的曹純,此刻也有些意興闌珊。

  “袁賊多行不義,活該遭此大劫!此乃天意也!”

  太史慈撫須看向顏良。

  “前將軍不如先隨某等築牆以防火勢蔓延,再與某等用飯如何?”

  慈哥提出建設的這個意見,最有建設性。

  眾人遂皆稱善。

  “鄴城百姓何辜?理應如此!”

  同一時間…

  鄴城內城的城牆上。

  審配眼見火勢非但未減,反而愈發控制不住,而且救火者死傷慘重,忍不住長嘆一聲。

  “明公,愚以為此火已不可救,某等不如築牆以防火勢蔓延至內城。”

  袁紹的心彷彿在淌血。

  萬幸袁譚在青州平原國治所平原縣,袁熙在幽州廣陽郡治所薊縣,袁尚則老老實實窩在內城中央的大將軍府。

  就算袁紹這條老命不保,汝南老袁家至少還有後。

  一念及此,一生經歷過無數次大風大浪的袁紹,心情漸漸平定下來。

  【作者題外話】:接著上一章繼續為您說。

  董昭罵荀彧泥古不化,稱“曹公功德蓋世,如果爵止侯位,食邑一縣,未免尊崇未至”。

  (董昭)書與荀彧曰:“今曹公遭海內傾覆,宗廟焚滅,躬擐甲冑,周旋征伐,櫛風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兇……今徒與列將功臣,並侯一縣,此豈天下所望哉!”--《獻帝春秋》

  侯爵以上,王爵以下,便是公爵。換言之,曹操最初的“魏公”,實際是對兩漢爵位制度的一種妥協與試探。

  公爵在兩漢非常罕見,除了宗室在特殊情況下會被封賜公爵(主要集中在東漢初年),作為“異姓公爵”者,除了二王三恪,便只有王莽與曹操。

  所謂“二王三恪”,是一種沿襲下來的古制,屬於賓禮;即虛封前朝的宗室貴族,以宣告本朝的正統地位。

  比如“山陽公”劉協屬於魏朝的二王三恪,而“陳留王”曹奐屬於晉朝的二王三恪。其本質是一種政治表演,因此這種異姓公爵,只是徒有虛名。

  但是另外兩位“異姓公爵”——西漢的“安漢公”王莽,東漢的“魏公”曹操,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帝國掘墓人了。

  換言之,兩漢的實權異姓公爵,與“加九錫、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是一個含義,即篡位的前奏曲。

  曹操的“魏公”,名為公爵,其實與諸侯王無異,“去天子一階耳”。

  夫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御相亂也。--《傅子》

  在建安十九年(214),即受封魏公(213)的翌年,曹操便脅迫漢帝改易制度,將魏公爵位,提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之“位在諸侯王之上”。

  (十九年)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魏書武帝紀》

  兩年之後(216),曹操乾脆把虛禮也免掉,堂而皇之地自封“魏王”,徹底撕下最後一片遮羞布,正式宣告要廢漢自立。

  (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進(曹)公爵為魏王。--《魏書武帝紀》

  但由於之後的一系列軍事衝突與內政動亂,曹操為了維護內部穩定,沒敢踏出最後一步。篡漢的任務,便交給了世子曹丕。

  介紹完背景知識,接下來談談“魏公”與“增益魏郡”關係。

  由於曹操的“魏公”位在諸侯王上,因此可以把它理解為漢朝的“王”。

  按漢制,王國等同於郡,侯國等同於縣。

  換言之,魏公的封地,按制度應該是“一郡之地”,因此曹操才會在建安十七年(212),即受封魏公的前一年,大肆改易行政區劃,拼命擴大魏郡的轄區。這實際是在為自己的藩國打基礎。

  諷刺的是,在實際操作中,曹操並沒有滿足於“一郡之國”。

  在建安十八年(213)春,即正式受封前夕,曹操臨時恢復“九州”的古制。

  (十八年)詔書並十四州,復為九州。--《魏書武帝紀》

  這是一個很隱晦的書法。因為東漢有十三州,而幷州、幽州、司隸等地,按照九州的古制,是要劃入冀州的。

  (荀)彧言曰:“若是,則冀州當得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並之地,所奪者眾。”--《魏書荀彧傳》

  換言之,曹操恢復九州,實際是在擴大冀州——即擴大自己的地盤。

  下一章咱們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