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善韜光養晦,圖一鳴驚人7


                 書房內,程昱不待卞夫人開口,便搶先道。

  “主公所慮甚為周全,袁紹一死,則劉氏必將掌權,此誠如昔年何皇后之故事焉!”

  何進之妹、少帝劉辯生母何皇后,被程老頭兒無情地拎出來鞭屍。

  當然了,何皇后絕對不是無辜之人,東漢之亡,何皇后絕對是完美助攻者之一。

  若非何皇后心有貪慾,何進便不會死,而何進若不死,哪裡還輪得到董卓胡作非為?

  董卓不胡作非為,也就不會有後邊的一系列群雄逐鹿之事。

  大漢至少還能苟延殘喘數十年。

  但話說回來,黑鍋也不能一股腦全甩給何皇后一人。

  漢末之喪亂,實則是大勢所趨,非穿越客不可阻擋。

  呵呵,劉夫人同理。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嘛。

  綜上所述,在場之人,皆對程昱之言深以為然。

  卞夫人起身,向程昱盈盈一禮。

  “程公之訓誡,妾銘記於心。”

  卞夫人情商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程老頭兒倔歸倔,卻並非不通人情世故之人,是以其人忙不迭起身還禮。

  “卞夫人多慮也,老夫就事論事耳,決無訓誡之意。”

  二人復又落座,卞夫人開口緩緩道。

  “程公之言可謂一針見血。以妾觀之,劉氏確存昔年何皇后之心,有意獨攬河北之大權。

  主幼臣強,此事至為不祥!遑論劉氏不賢,故而袁本初死後,河北必生禍端!妾恭喜主公,短期內無需再為河北而憂。”

  趙旻微微頷首。

  “如此說來,此事背後,當有劉氏為推手?”

  卞夫人果斷答道。

  “袁本初身體狀況究竟如何,必瞞不過其枕邊人劉氏,劉氏無論於公於私,於袁本初亦或於己,皆須提前與袁本初商議,應如何妥善安置袁本初身後事。

  故此,妾以為,袁本初之所以做如此安排,皆因與劉氏暗中達成共識之故也。

  袁氏若欲在河北繼續稱霸一方,則不得不倚仗河北士人之力。

  反觀河南士人,其眾因背井離鄉而不得不依附於袁氏,孰輕孰重,袁本初不可能不知。袁本初出於如此考量,方才錯位安置其人三子以做牽制之用也。

  然則…以袁本初之智,其人不可能僅做如此安排,其人或另有安排,然則此便非妾所知也。”

  雖然卞夫人推測不出袁紹的後手是什麼,但這已足夠。

  卞夫人已經準確觸碰到了袁紹如此安排的關鍵核心所在。

  河北與江東的政治生態有些相似,卻又不盡相同。

  河北與江東相似之處在於:

  袁紹的河南、河北兩派,與江東的淮泗、江東兩派,基本情況大致相同,甚至連君主對待兩派的態度也大致相同。

  區別在於:因歷史上的孫權手段高明,其人對江東的淮泗集團掌控力完全不成問題,所以孫權可以充分調動淮泗集團,對抗江東本土集團。

  反觀袁紹方面,無論袁譚、袁熙還是尚未束髮的袁尚,都不具備孫權那種高明、嫻熟且技術含量極高的政治手腕!

  而以袁紹之能,其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再強調最後一遍:曹操最終贏下官渡之戰,實則是僥倖至極的小概率事件;

  鷹揚河朔長達十餘載的袁紹,更絕非無能之輩。袁紹不死,曹操甚至都不敢渡河!

  穢史的王沈狗賊罪該萬死!

  與王沈狗賊一樣賣主求榮的某教授,其人無恥之尤!

  綜上所述,陰險狡詐的袁紹,一定不會指望僅憑藉區區聖旨,便可安排妥當其人身後之事。

  關鍵在於:袁紹還準備了什麼後手。

  而這一點,無論是曾屬於袁紹陣營的程昱、董昭二人,還是如今屬於衛府智力天花板的荀攸、劉曄和周瑜,都百思不得其解。

  趙旻同樣對此不得而知。

  眼見眾人皆毫無頭緒,趙旻便索性揮了揮袍袖。

  “諸君,此事既不易推測,我等便不必再為此費心思。來年之策仍如前所議!”

  說著,趙旻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無論如何,河北必將大亂,我等務必珍惜此天賜良機,廣積糧、高築牆、蓄軍資,以待我皇漢一統山河之戰機!我與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