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桃殺三士,河北種禍根1


                 潼關這道最大的防線之所以“大”…

  是因為鎮守之人的平均年齡最大:

  鎮守潼關的婁圭、段煨二人,平均年齡已過花甲。

  長期活躍於關中的段煨在結束荊南四郡的任務之後,因擔心袁紹繞行蒲坂津過潼關,故主動請纓、率自己的一部千餘親衛,駐守於彼處。

  蒲坂津是黃河在渭南流域的一處軍事要津,歷史上凡是潼關失陷,幾乎皆是因敵軍由此處繞過潼關攻入關中。

  潼關其實…就是一處極為典型的馬奇諾防線。

  與歷史上的命運截然不同,老幹部段煨在主動交出部曲、進入退休生活後,缺人可用的趙旻終於還是返聘了老狐狸段煨…

  當然了,趙旻也不差段煨這兩千石的工資。

  就在趙旻召開會議的同一天…

  段煨突然返回了潼關。

  另外一個老頭兒、比段煨略年幼的婁圭親自出關城相迎。

  “忠明兄早應返潼關,某早知袁本初絕無可能偷渡蒲津。”

  行色匆匆的段煨之所以返回潼關,卻並非因其人確定袁紹不會再攻打關中,而是…

  “子伯,兄驟然至此,非因此事耳,伯寧遣心腹送來密信稱:西域烏孫國王子將率使臣赴許都向天子朝貢。”

  婁圭聳然動容。

  “西域烏孫國王子?這…豈非烏孫國公主之兄長?”

  沒錯,正是趙旻的大舅哥之一,代表阿不滿金向劉協朝貢、稱臣。

  其人恐怕還有另一個目的:

  政治鍍金!

  前文已提及,烏孫國的國體大致與匈奴相似,皆為各部部族聯合尊奉某一部大酋為主。

  也就是說,無論那雖如勾踐一般、卻壯志未酬的烏孫故國主,還是那為國獻身、胸有錦繡的高士烏孫國相,其實都是烏孫某個大部族的酋首。

  阿不滿金父子當然也不例外。

  阿不滿金雖看似仍在壯年,實際上其人已年近五旬,在遊牧民族之中,其人實則離退休已不算太遠。

  所以,在阿不滿金默許、甚至是暗中鼓勵之下,為了撈取政治資本,依嘉娜麗的大兄便發起了這次朝貢大漢天子的行動。

  以遊牧民族那極度重男輕女的習俗,依嘉娜麗的大兄當然不可能是為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而來。

  當然了,西域大都護滿寵或許能猜到其中內情,但無論段煨還是婁圭,都不可能得知此事。

  滿寵也不可能在信中明言此事。

  對於視自己為西域牧的滿寵而言,寥廓千里的烏孫國,也只不過相當於其人治下的一個大郡罷了。

  大郡的郡守兒子來許都朝貢天子,滿寵其實並未將此事太放在心上。

  但話說回來,此事終究意義非凡,所以,對此事理應具備的面子事兒,滿寵一樣不落。

  時隔多年,又有西域大國向大漢稱臣,當然意義非凡。

  寵哥雖然對大漢沒什麼感情,甚至不在乎究竟是姓劉的還是姓趙的做天子,但因此事關係到與其人亦主亦友的趙旻…

  所以寵哥雖然對此不甚在意,但還是給了烏孫國王室應有的體面。

  其人派出李典、馬岱二人沿途護送烏孫國使團,並先一步遣心腹將此事告知沿途官府,並鄭重其事地說明此事之非凡意義。

  滿寵安排李典、馬岱二人沿途護送烏孫國使團,便充分證明了寵哥心思之縝密:

  馬岱長年活躍於涼州,說著一口地道西府話,還能說幾句佉盧語,與烏孫國使團溝通不存在任何障礙;

  而且馬岱從未到過許都,其人正好藉此機會見從父馬騰,還能順便到衛府認認門兒、加強一些歸屬感。

  至於李典…

  且不說李典、馬岱二人年齡與烏孫國王子相仿,更不提李典又出身於兗州大族、兼資文武,只說…

  李典是滿寵老鄉,這便已足夠。

  寵哥和典哥都是兗州山陽郡人,而且二人的老家鉅野縣、昌邑縣(這二縣都是後世山東菏澤鉅野縣)還是隔壁縣。

  寵哥此舉,頗有提攜後生之意…

  寵哥已逾四旬,典哥不過二十出頭,二人差了一輩…儘管寵哥如今還是個老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