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一章 喚群臣議政,召各地強兵5


                 以是故,大嘆世道不公、非常嫉妒孫權的劉備,才會不顧一切想要接收孫權的地盤和人才…

  以上純屬戲謔之言,諸君千萬勿要當真。

  一言蔽之,在此時此地,通明燈火之下,除張飛、陳到、糜竺、糜芳、吳巨之外,劉備的班底齊聚一堂。

  張飛被劉備派去駐守會稽郡山陰縣,短期之內恐怕回不來…

  當然了,劉備也不希望張飛突然回來。

  因為那意味著…

  會稽郡丟了。

  陳到、糜家兄弟、吳巨四人,正為劉備鎮守交趾諸郡,當然也不可能在此。

  至於伊籍…伊籍此刻還好端端待在劉表幕府。

  此刻,諸葛亮當先作揖。

  “主公,此番我軍出師不利,皆亮之過也。”

  劉備笑著擺了擺手。

  “孔明何出此言?今歲備之所以得交趾四郡、揚州會稽郡,皆孔明先生獻良策之功也!”

  劉備笑過之後,向諸葛亮抱拳。

  “孔明先生以為,備今後將何以立足?”

  諸葛亮作揖還禮。

  “主公,亮以為,江東已不可圖、荊州亦已不可取。某等當務之急,乃除交趾之隱患、收交趾之人心焉。否則,主公非但不可擴張實力,反而有失地之虞。”

  關羽勃然作色。

  “一派胡言!江東未有絲毫改觀,某等為何不可取?此外,荊州大局仍未定,某等為何不可圖?”

  劉備揚起袍袖制止關羽,捻鬚蹙眉看向諸葛亮。

  “孔明先生,此話怎講?莫非天下已不可三分?”

  諸葛亮喟然一嘆,起身向劉備深深一揖。

  “主公,請恕亮志大才疏,以亮觀之,趙從文分明已防備天下三分,為今之計,主公應穩守交趾、靜觀天下之變也。”

  見除劉備仍神色如常之外,其餘眾人臉色皆變得陰沉,諸葛亮只好耐心解釋起來。

  “主公、諸君,前者趙從文識破荊州之謀,亮尚以為其人不過僥倖使然…

  然則,而今趙從文又破亮奇襲丹徒、生擒孫仲謀以奪江東之謀。由此可見,趙從文識破荊州之謀絕非偶然!

  通過此二事,亮已知趙從文必已有所佈局。由是推之,其人定然早有防備!”

  一言及此,諸葛亮向劉備深深一揖。

  “主公明鑑,亮雖有三分天下之策,怎奈何趙從文早已防備此事,甚至於…

  亮竊以為,交趾實乃趙從文有意讓與主公之地。故而,荊州、江東,主公決不可再謀之,否則…桂陽、會稽二郡,乃至交趾一州之地恐皆將難保矣!”

  諸葛亮不愧為司馬懿口中的“天下奇才”,其人已經看穿:趙旻早已在暗中佈局,以防備天下三分之局。

  只可惜,諸葛亮還是猜錯了一點:

  趙旻實則並未看穿諸葛亮圖謀荊州之計。

  但是!

  誰讓人家趙旻背後有預言帝張裕呢!

  出於理性考慮,諸葛亮是在委婉地勸劉備:

  事已不可為,主公不妨先穩守交趾、靜觀天下之變,再行定奪。

  雖然說英雄造時勢,但在更多時候,還是時勢造英雄。

  劉備聞言陷入沉思。

  關羽雖被諸葛亮說服,卻仍有些不甘心。

  “孔明,除此之外再無良策?”

  諸葛亮極為罕見地頹然搖頭。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商榷,但諸葛亮此刻確實大有生不逢時之感。

  他此刻只覺,自己提出的“隆中對”,彷彿早就被趙旻所針對。

  簡雍突然呵呵一笑,向劉備作揖道。

  “主公,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半年多之前,主公猶僅有一郡之地、數千精兵耳。

  而今主公已坐擁交趾四郡、荊州及揚州各一郡,愚以為,主公正可藉此機會積蓄力量,坐視天下群雄龍爭虎鬥,待天下局勢明朗再出兵不遲。”

  孫乾、劉琰二人同時附和簡雍。

  “主公,憲和所言極是!某等皆以為,主公應以積蓄力量為先!”

  諸葛亮又一次深深一揖。

  “主公,亮有負主公厚望,今後亮必當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扶起諸葛亮,試探地問道。

  “孔明先生先前所言之計…”

  劉備說的,是其人與諸葛亮在蕪湖大營中時所商議之計。

  諸葛亮神情一凜,旋即斷然道。

  “主公當知,若袁本初無恙,則主公必有所得,然則…袁本初已近花甲之年,主公不可不慎之又慎也!”

  先前,劉備與諸葛亮密謀之計為:

  劉備可以聯合袁紹,一在暗一在明,一同對付趙旻。

  諸葛亮在劉備的想法基礎之上,提出由袁紹牽制趙旻、劉備趁機吞併孫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