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七十章 喚群臣議政,召各地強兵4


                 “仲簡啊仲簡!我視你如親生兄弟,偏你心思如此之多!也罷!我不怪你,你但說無妨!”

  淳于瓊苦笑著道。

  “兄長,自古以來我華夏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長當知,廢長立幼之事不為美也。”

  袁紹微微頷首。

  “然則…仲簡亦知,趙從文之所以不敢興兵,皆因河北豪族之故也。”

  袁紹其實是個明白人,人家一直都拎得清。

  所以,袁紹才會始終壓制河北士人、同時全力扶持河南士人。

  這未嘗不是一種制衡。

  便是曹操和劉備,也同樣不能免俗。

  在曹操陣營中,地位最高的除了其人親族之外,便屬沛國譙縣系的老鄉地位最高;

  劉備陣營中,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劉備的元從之臣,地位極為超然。

  哦,您問劉備的元從之臣都有誰?

  關、張、趙雲、簡雍、孫乾、劉琰、糜家兄弟。

  劉琰不出名?

  開玩笑!

  人家官至蜀漢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的車騎將軍!妥妥的蜀漢政壇大佬!

  劉琰的事蹟充分說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且慢!

  咱們是如何從淳于瓊,扯到風馬牛不相及的劉琰的?

  咱們言歸正傳。

  袁紹之所以在立嗣之事上猶豫,實則是其人已看穿一點:

  無論袁譚還是袁尚,袁紹立誰都是兩難!

  袁紹若立袁譚,失去河北豪族支持,袁家生存都將成問題:

  袁尚的親孃劉夫人,背後站著的是河北豪族。

  袁紹若立袁尚…

  要知道,袁尚如今剛過十歲、尚未束髮!其人若繼位…那不就是河北豪族的傀儡?

  河南人的下場…不難想象!

  所以紹叔也很為難。

  翻爛多部史書、熟知漢末三國真實情況的羅先生,在其人的著作之中,將袁紹的兩難遭遇,套到了劉表頭上。

  通過前文,諸君已知,劉表次子劉琮此刻已經二十歲左右,而袁紹的幼子袁尚,如今才是十歲左右。

  在演義之中,袁紹續絃劉夫人,變成了劉表續絃蔡夫人;

  劉夫人的親骨肉袁尚,也跟著成了劉琮。

  實際上,劉琮只是劉表續絃蔡夫人的嫡親侄女婿,其人與蔡夫人並無直接血緣關係。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是“本故事純屬虛構”的小說。

  總而言之,袁紹的困境,便是演義之中劉表的困境。

  區別僅在於,演義中的劉表別無他選,而此時此地的袁紹,猶可絞盡腦汁思索破局之道。

  而這,也正是袁紹請河南人淳于瓊秘議的目的之一。

  淳于瓊雖然膽子小了不少,但其人也是個大明白。

  是以袁紹此言一出,淳于瓊便即刻醒悟過來。

  “兄長所言極是!然則…袁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河北人焉能不明是理?”

  淳于瓊有些想當然了。

  所以袁紹啞然失笑。

  “仲簡糊塗!仲簡以為,河北豪族自視甚高,以為趙從文即便來犯,亦決非其之敵手,既如此,其又豈會容我等河南人壓其一頭?”

  袁紹是真正的明白人。

  他這簡簡單單一番話,便明明白白解釋出,為何歷史上袁譚、袁尚這兩方人馬會內鬥不休的關鍵所在。

  蓋因河北豪族和河南人都以為,曹操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事實上,如果袁譚、袁尚二人團結一心,曹操還真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

  但話說回來,若當真如此…

  那還真不如讓曹操贏了他們這幾個龜兒子。

  曹操就算再不是東西,也比袁家這幾個龜兒子強出一萬倍!

  咳咳,言歸正傳。

  袁紹這番大明白話一出口,淳于瓊便當即閉口不語。

  他委實沒了主意。

  袁紹苦笑著搖了搖頭。

  “仲簡亦別無良策否?”

  淳于瓊撫須默然片刻後,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

  “兄長…弟以為…兄長何妨請今上下旨、代兄長立嗣?”

  袁紹俊目一瞪。

  “仲簡以為,當立何人為嗣?”

  得!

  問題又繞回了原點。

  關鍵時刻,淳于瓊也不再犯糊塗。

  “兄長以為,若三公子為嗣…則袁氏當如何?”

  這還用問?

  於是袁紹堅定了自己的計謀。

  “甚善!仲簡之言,與我不謀而合!便如此,有勞仲簡為我代筆,乞請朝廷、天子代我立嗣!”

  顯而易見,袁紹過於心急了。

  淳于瓊苦笑著抱拳。

  “兄長,且不提此事不合大漢禮制,僅說從文可願如兄長之所請、為兄長討得此旨?”

  袁紹長嘆一聲,狠狠拍了一下自己頭上防風寒的冒絮,也就是抹額。

  他情急之下,反倒忘了這一節:

  因袁譚…準確來說,是袁譚背後肆意妄為的河南人進犯濟北國之故,他如今與趙旻已經撕破了臉。

  袁紹又一次苦笑起來。

  “仲簡,我等為之奈何?”

  淳于瓊在撫須半晌後,用力拍了一下自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