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丹陽拜孫策,譙縣祭曹魂2


                 劉備失笑起來。

  “阿旻有所不知,自前漢孝武皇帝時起,遠支宗室便不可封為國王,其爵極於縣侯也。”

  趙旻恍然大悟。

  難怪劉氏宗親有一個算一個,在牧守一方之後都不可避免地滋生野心,原來是因為如此。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大漢一共才有多少個郡國?若毫無節制地分封下去可還了得?

  推恩令不就是漢武帝為了收回封地而設的陽謀?

  也就是說,劉備若要稱王,惟有割據一方自立為王一途。

  趙旻、劉備之間,將來一戰已不可避免。

  趙旻突然有些意興闌珊。

  在他一統天下之王道路上,曹操、孫策先後離世,袁紹也即將離世,甚至將來劉備也極可能要離世…

  趙旻覺得自己有些寂寞。

  這些在漢末三國曾閃耀一時的璀璨明星,終究還是要歸於隕落。

  感慨過後,趙旻又向劉備強調了一遍。

  “叔父大人不妨再思量一番。”

  劉備心知趙旻是一片好意,這次倒是沒有生氣,只是頷首而笑。

  “阿旻放心,我必好生思量一番。”

  宴後,劉備再三挽留趙旻,趙旻卻以天子(他大老婆伏壽)催促為由執意離去。

  劉備無奈之下,只好親自送趙旻登船遠去。

  當趙旻的艦隊消失在碧空盡頭,劉備方才悠悠一嘆。

  “下一次備若再見阿旻,恐將是敵而非友耳!”

  關羽寬慰劉備道。

  “大兄亦為心中大義也,何必如此唏噓。”

  劉備啞然失笑。

  “雲長休要胡說,阿旻或是為大義而戰,我劉備僅不甘居於人下、欲稱王稱帝耳。”

  在難得感性的狀態之下,劉備也頗為難得地說了一句大實話。

  其實,在這漢末亂世,又有誰是真正為了大義而戰?

  劉備再次嘆了口氣。

  “雲長,我等即刻退兵,經豫章返還桂陽!”

  關羽笑道:“兄長何必如此急於撤兵?”

  劉備負手望向大江上游。

  “甘興霸之水師不日將至,屆時我若仍未撤兵,趙從文必將稟明天子、削我之職!故而我不能不急也。

  雲長,令兵卒速作準備,一個時辰之內開拔!你隨我返還桂陽郡,儘速安定交趾,由翼德一人鎮守山陰城即可。”

  言罷,劉備揮了揮袍袖。

  關羽躬身抱拳後大步離去。

  劉備說到做到、行事毫不拖泥帶水。

  梟雄就是梟雄!

  僅僅半個時辰不到,劉備全軍便已開拔。

  可憐句容縣那些潰卒,將白跑這這一遭。

  臨近傍晚之時,一支遮天蔽日的艦隊自西方疾馳而來。

  遠遠望去,那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鬥艦及艨艟,幾乎將寬約五六里的大江江面填得滿滿當當。

  不言而喻,這正是趙旻用來威懾劉備、孫權二人的後手:

  甘寧的衛府水師。

  這支艦隊的旗艦舷首處,甘寧與荀攸正並肩而立。

  甘寧眯著眼看向大江南岸,待看清劉備軍拔營時殘留之痕跡後,其人嘿嘿一笑。

  “主公果然神機妙算!公達先生,劉玄德當真已撤兵矣!”

  荀攸撫須失笑。

  “此非你我之功,興霸又何必得意?興霸,主公之所以令你我赴丹徒城,皆為威懾劉玄德、孫仲謀之故也。

  而今劉玄德雖已撤兵,孫仲謀卻猶在丹徒城,興霸須謹記你我之使命方是。”

  甘寧用力拍了拍胸脯,其人背上插著的毦(鳥羽)因之而晃動,腰間懸著的銅鈴也因此發出“叮鈴”、“叮鈴”之音。

  “公達先生儘管放心,某此番戰艦已盡出,定教江東之人大吃一驚!”

  甘寧的戰艦,先後得自於劉表及黃祖…這幾乎已是原來半個荊州的水師配置。

  孫策雖自興平二年(西曆195年)便已渡江創業,但直至建安三年(袁術死前一年,即西曆198年)周瑜脫困,孫策方才起飛。

  建安四年孫策、周瑜敗劉勳得廬江郡;

  建安五年(西曆200年)初,孫策收豫章郡,至此江東孫家才算盡有江東。

  換言之,如今的江東雖自劉勳、黃射等人處繳獲大小船隻近萬艘,但其底蘊仍不能與荊州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