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丹陽拜孫策,譙縣祭曹魂1


                 諸葛亮猶豫片刻後道。

  “主公,天無絕人之路,而今亮尚有一計,或可逆轉當前之困局。”

  隨後,諸葛亮壓低聲音,向劉備說出一番話來。

  以劉備城府之深,其人表情猶然變了數變,可見諸葛亮之策有多麼出人意料。

  劉備苦思後蹙眉道。

  “孔明,除此之外再無良策否?”

  諸葛亮緩緩搖頭。

  “主公,因某等已佔江東會稽郡之故,而今已無與孫仲謀結盟之可能;兼且某等陰奪荊州之謀已敗,荊州士人對某等已恨之入骨,故而今惟有此一策可行。”

  建安七年的天下形勢,與歷史上六年後的建安十三年(西曆208年)迥異。

  此時大江之北局勢已漸趨明朗,惟朝廷(即趙旻的衛府)、袁紹兩家爭霸;

  原本歷史上割據涼州及三輔的馬騰、段煨、韓遂、以及楊秋、程銀等十餘股大小軍閥,早已被趙旻或招安、或誅除、或殲滅。

  至於大江之南,因張魯及劉璋已歸順朝廷、做起了安樂侯爺之故,如今惟餘劉表、劉備及孫權三大諸侯並存。

  但因孫策新亡之故,如今江東動盪不安。

  而即便劉表被荊州士人架空,其人也仍然是荊州名義上的主官。

  劉備雖仍是三方中實力最為弱小的大諸侯,但因其人佔據交趾四郡之故,實力比赤壁之戰時要雄厚百倍。

  有趣之處恰恰在於此。

  歷史上,孫劉聯盟的基礎,一是孫強劉弱,二是劉表已死、而孫劉二人皆對荊州虎視眈眈。

  孫劉聯盟之前,魯肅雖對劉備大獻殷勤,還自詡“我(諸葛)子瑜友也”,但從他出使之前的心跡表露,便可以看出孫劉聯盟的脆弱可笑。

  時諸葛亮與(劉)備相隨,(魯)肅謂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摘自《吳書魯肅傳》

  魯肅出發前,曾對孫權說“劉表二子不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即指劉備黨附劉琦,蔡瑁黨附劉琮。

  今(劉)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摘自《吳書魯肅傳》

  對此情況,魯肅的建議是“觀時待變,相機而動”。

  若(劉)備與彼(劉琦)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摘自《吳書魯肅傳》

  在魯肅看來,如果劉備與劉琦不夠融洽,那便“圖之”,即率兵進討。

  可見在曹兵壓境的絕境下(西曆208年),孫權依然沒有放棄對江夏的爭奪,甚至曾打算將劉備也一併剿滅。

  這便是政治,也是歷史的真相。

  面對包藏禍心的孫權,劉備能夠做到全身而退,足以證明其人的能耐如何。

  無論如何,在赤壁之戰後,天下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三分。

  待曹操晚年、慾望野心膨脹、只想著漢魏嬗代之後,天下三分便徹底成為定局。

  孫、劉湘水之盟前,曹操在勝張魯之後,本有機會攻入益州,趁劉備不在成都時滅蜀,可惜…

  彼時已步入晚年的曹操失去了其人壯年時的進取心。

  反觀此時空。

  歷史的走向已經被趙旻徹底改變了。

  在經過趙旻一系列提前佈局之後,建安七年(西曆202年)的大漢,涼州、益州這兩州已被趙旻收回並牢牢掌控;

  如今的荊州,名義上雖仍由劉表治理,但趙旻收回荊州不過是一蹴而就之事。

  如此一來,大江之南,除交趾之外哪裡還有劉備的發展空間?

  趙旻的所有佈局,針對的便是諸葛亮在歷史上提出的“隆中對”,這個時空中,諸葛亮雖提前六年提出“隆中對”,但仍比趙旻的佈局慢了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