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公孫度來信,劉玄德認慫終


                 落坐之後,比趙旻、周瑜、諸葛亮三人都矮不少的劉備(劉備高七尺五寸,亦即一米七二,諸葛亮一米八四、周瑜一米八左右,最高的趙旻有一米八九),終於與三人視線齊平。

  “叔父有一事不明,還望阿旻不吝賜教。”

  趙旻笑著向劉備作揖。

  “不知叔父欲問荊州之事,亦或欲問江東之事?”

  劉備笑得更加燦爛。

  “二者皆有,還望阿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周瑜、諸葛亮二人,同樣對此兩件事頗為好奇。

  趙旻卻對此兩件事避而不答。

  “叔父勿急,至遲明日,雲長叔父便應至此,屆時旻必為二位叔父一一解答。”

  劉備嘆了口氣。

  “阿旻何必對我如此苦苦相逼?”

  趙旻笑著行禮。

  “叔父何不投效朝廷、與旻一同信大義於天下?”

  趙旻只是說說而已,此事當然不可能。

  折而不撓、終不為下的劉備創業創了大半輩子,又豈會如此輕易放棄?

  劉備若放棄,也就不是劉備了。

  是以,劉備笑著搖頭。

  “阿旻有所不知,備心懷大志、不願投入任何人麾下也。”

  趙旻心中一動。

  “叔父何不效仿旻之先祖、前漢之南越王?”

  西漢南越王趙佗,確實是常山國趙氏的老祖宗。趙佗祖墳猶在常山國真定縣。

  所以說,這是趙旻主動釋放出的善意。

  劉備呵呵一笑,避而不答。

  “人各有志,阿旻何必強求乎?”

  劉備拒絕了趙旻的善意。

  其人終究還是不死心。

  至此,趙旻完全確定,他與劉備之間,將來必有一戰。

  但趙旻還是沒有放棄最後的嘗試和努力,其人復又看向諸葛亮。

  “孔明先生以為,當今天下大勢如何?”

  趙旻知道,似諸葛亮這種智者,即便其人與自己立場不同,也會盡量以公允客觀的態度闡明天下形勢。

  果然…

  諸葛亮思忖片刻後道:“主公,太子太傅言之有理,經歷十餘年戰亂之苦,人心思定,故天下早晚將歸於一統。”

  見劉備笑容有所收斂,諸葛亮復又道。

  “然則,今北方未定,孫仲謀又德不配位,故主公仍有望趁北方戰亂之時,統大江以南。”

  趙旻呵呵一笑。

  “孔明先生莫非當真以為,孫仲謀乃無能之輩乎?況且,以交趾、桂陽郡這等貧瘠之地,又如何可保障玄德公南征北戰?

  再者,待我於西域重設都護府之後,孔明先生以為,袁紹於我又有何懼?

  最後,我奉主上、扶漢室、一統山河之心,而今世人皆知。孔明先生以為,我若以順討逆,天下何人可與我為敵?”

  諸葛亮默然不語。

  尊天子、扶漢室的趙旻,與歷史上那個代漢之心昭然若揭的曹操截然不同。

  所以,歷史上曾舌戰群儒、辯才無礙的諸葛亮,一時竟找不出可辯駁趙旻之處。

  諸葛亮總不能說,漢室已衰微、我等應取而代之吧?

  那不就成了曹操了嗎?

  尊奉天子、手握大義、而且無稱帝之心的趙旻,牢牢佔據著道德制高點。

  趙旻乘勝追擊。

  其人向劉備抱拳道。

  “叔父不妨再細細思量一番:交趾之南,尚有南洋數十國,彼處特產珍珠、硨磲、珊瑚、香料,水稻一年可三熟。

  叔父若願教化彼南洋諸國、並治理彼處,旻必無條件支持並援助叔父。

  至於荊州之事…叔父當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荊州人心向背,叔父至此仍故作不知乎?”

  趙旻這是在勸劉備知難而退。

  而且趙旻同樣為劉備指出一條出路:

  你劉備不就是想當皇帝嗎?交趾、南洋諸國(實際上就是東南亞)你隨便折騰。

  漢末的東南亞是妥妥的化外之地,猴子的數量比人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