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四十章 猛將終投漢,江東穩孫權10


                 趙旻既然不再苦苦相逼,周瑜便鬆了口氣。

  而鬆了口氣的周瑜,很快便想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從文,以我觀之,劉備之意不在吳郡,而在丹陽、廬江二郡也!從文以為然否?”

  趙旻暗暗點頭:周瑜果然了得!此外劉備還有個意圖…

  趙旻正欲作答…

  安置妥當兵卒的趙旭,恰好趕到大堂門外。

  “少君,將士皆已安頓完畢,明日某等是否繼續趕路?”

  趙旻揮了揮袍袖。

  “兵卒不到兩日趕路六百餘里,明日暫且休整一日。阿旭,你務必守好門戶!”

  趙旭也是個乾脆人,其人在行禮之後,便當即關閉門戶、親自守在門外。

  在太史慈、周瑜疑惑不解的眼神中,趙旻壓低了聲音。

  “子義、公瑾二位兄長可知,劉玄德曾欲陰奪荊州、並圖謀廬江及丹陽二郡乎?”

  二人果然神色大變。

  “竟有此事?”

  隨即,周瑜便反應過來。

  “如此說來…從文,你竟已往返於荊、益二州乎?”

  趙旻微笑頷首。

  “正是!萬幸我察覺到劉玄德舉止異常,及時趕到襄陽、恰好破解劉玄德之詭計!”

  臭不要臉的苟哥,便這麼將老丈人張裕警告之功,以及荀攸、龐統的提醒之勞據為己有。

  趙旻向二人簡略敘述了一番劉備(實則是諸葛亮)的詭計,順便又簡單提了一下自己收黃忠、文聘這兩名猛將之事。

  當然了,趙旻重點強調了一點。

  “公瑾兄長,據我所知,廬江周氏家大業大、人丁興旺,若劉玄德詭計得逞,屆時你恐將進退兩難也!”

  廬江周氏為地方冠族,累世公卿,其家族成員確實不少。

  (周瑜)從祖父(周)景,景子(周)忠,皆為漢太尉。父(周)異,洛陽令。

  摘自《吳書之周瑜傳》

  周瑜實則出身於兩世三公之家,其父周異還做過京縣洛陽的縣令(相當於後世首都的市長),地位同樣尊貴無比。

  此前,周瑜之所以不能與孫策會師,便因為廬江郡被袁術佔據,周瑜投鼠忌器之下,不得不被袁術軟禁在淮南郡治壽春。

  劉繇奔走,而(孫)策之眾已數萬矣……頃之,袁術遣從弟(袁)胤代(周)尚為太守,而(周)瑜與(周)尚(瑜之從父)俱還壽春。

  之後周瑜便不見記載,直到建安三年(西曆198年),周瑜才藉著“為居巢縣長”的機會,出奔江東,再度歸附孫策。

  (袁)術欲以(周)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

  以上皆摘自《吳書之周瑜傳》

  劉備之所以欲奪廬江,實則打的也是周瑜的主意。

  一旦劉備攻下廬江,周瑜又當何去何從?

  周瑜如今之所以痛苦糾結,實則也存有擔心自家族人安危的考量。

  但話說回來,趙旻既然已破解劉備的詭計,那麼劉備便無力再分兵攻廬江,只好將埋伏改設到丹徒隔壁的句容縣。

  這一點雖僅為趙旻猜測,但以趙旻對劉備、諸葛亮的瞭解,此事發生的概率極高。

  周瑜在後怕不已之餘,向趙旻連連作揖。

  “萬幸從文算無遺策,否則瑜豈非不忠不孝乎?”

  趙旻抱拳還禮後,笑著看向周瑜。

  “公瑾兄長不必擔憂廬江周氏安危,我已令興霸兵發豫章郡,劉玄德必將無力攻廬江郡也。”

  周瑜再次道謝後,終於恢復到其人昔日那般智珠在握、雲淡風輕的狀態之中。

  “從文,為今之計,惟有逼出劉玄德一途耳!”

  趙旻頷首。

  “兄長放心,我已安排妥當,待明日我見過翼德叔父、託其人轉告劉玄德後,劉玄德必將在三五日內接詔撤兵!”

  周瑜微微一笑。

  “縱使劉玄德心有不甘,此番亦不得不撤兵,入冬後吳侯若加強防備,則來年劉玄德必將以穩定交趾四郡為先,如此,來年江東安矣。”

  趙旻卻持不同意見。

  “然則,公瑾兄長,劉玄德仍據會稽郡,其人若明攻吳郡,暗伐廬江,孫權又當如何應對?”

  誠然,哪裡有千里防賊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