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三十九章 猛將終投漢,江東穩孫權9


                 孫權之所以猜忌太史慈和周瑜,還不是因為他們從許都返回之時,趙旻送給他們二人的甲冑兵刃以及絹帛?

  趙旻雖然名義上是借給周瑜絹帛,但其人難道還真要周瑜還不成?

  趙旻差這區區一千來萬?

  是以,程普這句話一說出口,便等於戳破了一層窗戶紙。

  太史慈、周瑜二人,表情愈發顯得不自然起來。

  厚臉皮的趙旻對此卻毫不在意。

  “德謀將軍勿要誤會,此絹帛甲冑之屬,乃拙荊暫借其阿妹應急所用,將來終要歸還於我。”

  這種連苟哥本人都不信的鬼話,怎麼可能騙得了前後追隨孫堅、孫策長達近二十年的程普?

  是故,程普冷笑以對。

  程普意思就是:呵呵,老子就這麼默默看著你裝。

  趙旻眼見事已至此,索性將心一橫,斷然道。

  “德謀將軍,實不相瞞,我欲招攬子義、公瑾二位兄長為天子效力!”

  程普繼續冷笑。

  “從文確為天子效力乎?”

  趙旻忍住一巴掌呼程普臉上的衝動,向這咄咄逼人的傢伙抱拳笑道。

  “德謀將軍莫非以為,我欲效仿昔年曹孟德,篡漢以代之乎?”

  不待程普回答,趙旻便霍然起身,冷笑起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程德謀!

  且不說我自進許都以來終日乾乾、事天子極盡謙卑恭謹之能,只說我近三年來安三輔、定涼州、復開西域商路,我若確存代漢之心,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無道昏君靈帝之時,涼州如何,而今涼州又如何?

  袁本初、劉玄德、公孫升濟為一己私慾征伐不休之時,我卻為涼州、西域百姓殫精竭慮,為涼州、西域之地安定四處奔波!然則…

  你竟疑我心存不軌?我若心存不軌,何不先與袁本初決戰於河北,再收荊州剩餘半壁之地,定劉玄德、孫仲謀,最終一統天下代漢而自立?

  若如此,天下焉有劉氏立足之地?我又何苦擔憂王室板蕩,一心為漢室立威?

  我又何苦為這天下百姓之飽暖、安居樂業而夙興夜寐?

  我又何苦處處建工坊、時時擔憂戰火綿延以至於生民塗炭?

  程德謀,我時時奉主上以從民望,事事皆出於扶漢救世之公心,你何以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焉?”

  趙旻這番話皆為事實,兼且堂堂正正、義正辭嚴,是以程普被趙旻懟得啞口無言。

  太史慈、周瑜二人心中則大呼痛快。

  周瑜痛快之餘,忍不住無情補刀。

  “德謀將軍,從文若心懷不軌,確實不必急於安涼州、西域等邊鄙之地,從文何不先取漢而代之,再安涼州、西域、益州等地收買人心?”

  太史慈冷哼一聲。

  “德謀將軍,從文若欲圖謀不軌,只需定天下有數之諸侯即可,又何必做如此多無用之事?如此於代漢又有何益乎?

  德謀將軍不妨試想,若換成袁本初、劉玄德、公孫升濟等鼠輩竊居從文之位,此等鼠輩又當如何?奉天子以令不臣?亦或…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郡國本位化、士大夫家族化以及皇權世俗化的大環境下,不管換成何人在許都,都將不可避免地滋生野心。

  趙旻這個熟知政治、歷史,而且價值觀迥異於這時代的穿越客,當然與這時空的土著不同。

  趙旻要的,是天下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程普在理屈詞窮之下霍然起身,怒哼一聲後拂袖而走。

  這場本不是舌戰的舌戰,以程普完敗而告終。

  太史慈、周瑜二人,只覺無比揚眉吐氣。

  趙旻則看向二人,繼續方才的話題。

  “子義、公瑾二位兄長,旻確有意招攬二位至麾下,助旻匡扶漢室、一統天下,不知二位兄長意下如何?”

  太史慈早已受夠這種憋屈的日子,何況趙旻不但與其人所欣賞敬佩的孫策為至交,而且太史慈與趙旻脾氣極為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