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西域諸國賀,東土多方和9


                 “子敬、德祖,金城郡而今如何?”

  魯肅、楊修、馬岱三人同時行禮。

  魯肅道:“回主公,金城郡湟中胡人之亂雖已由叔泰將軍平定,然其地參狼羌、燒當羌、小月氏等雜胡混居,兼且湟中秋冬苦寒,某深恐日後雜胡仍生亂。”

  這既是封建農耕社會的歷代華夏王朝所面臨的通病,也是東漢之所以三棄涼州的最主要原因。

  涼州雜胡亂了定、定了復亂,無止無休;大漢軍費錢糧雖靡費無度,卻收效甚微。

  於是趙旻頷首。

  “子敬有何妙策可解之?”

  是啊,要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魯肅還真有!

  “主公,某苦思十餘日後偶有所得,請主公參詳一二。”

  魯肅此言一出,不但趙旻,就連衛府一眾臣屬也都湊上前來。

  “子敬有何妙策?”

  “子敬且說來聽聽!”

  依嘉娜麗雖然已經熟悉了衛府這種氣氛,但再見到這場景,仍忍不住掩口莞爾。

  魯肅當然對此司空見慣,於是其人清了清嗓子後侃侃而談。

  “主公、諸君,愚以為雜胡之所以屢次作亂,皆因其族難以越冬之故。

  有鑑於此,某思忖多日後以為,我皇漢欲一勞永逸解決此事,應以安其族之酋首為先,而欲安其族之酋首,則應恩威並施也。然則…

  胡人畏威而不懷恩,故某等應先以鐵騎擊之,再擒其族諸酋首至姑臧城,如此方可使其族畏服、不敢再生亂,然後,某等與其族諸酋首商議安其族眾之策。主公、諸君以為如何?”

  魯肅之策,與趙旻不謀而合。

  針對這些由於生存極為艱辛、故性格變得頗為桀驁難馴之雜胡,也確實沒有比此更合適的策略。

  李唐不提,只說滿清康、雍、乾三朝定準噶爾之叛,雖前後歷時七十年,但滿清朝廷針對準噶爾諸部之大體策略,也是以鎮壓為主、屯田安撫為輔。

  滿清到晚期雖然極為扯淡,但其曾經為促成並維護華夏大一統而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絕對不容忽視,更不應被詆譭!

  可恥的易教授那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絕對應該引起我們警惕、並引以為戒!

  易教授那吹捧洋大人、貶低華夏曆史的鴻篇鉅著,毒性似乎比“毒教材”要劇烈一萬倍吧?

  不再提此文化漢奸。

  言歸正傳。

  聽罷魯肅之言,趙旻不置可否,而是繼續追問。

  “然則,子敬,關於如何安撫穩定湟中雜胡,你又有何高見?”

  魯肅的回答擲地有聲。

  “主公,以肅愚見,我皇漢在湟中應以蜀錦為錢,與湟中雜胡貨殖,並大興屯田,最後以大批量厚布、粟麥、煤球易湟中雜胡之牛羊,以之助湟中雜胡平安越冬。

  惟其如此恩威並重,湟中雜胡來年、甚至於今後方可對我皇漢心悅誠服、死心塌地。不知主公、諸君以為如何?”

  魯肅的策略,果然與趙旻不謀而合。

  趙旻在大批量製造腐植酸肥料之餘,用煤渣、黃泥、木炭粉及硝石粉注入模具製出不少煤球。

  這種煤球因洗選後摻入黃泥之故而煤煙較少,又因其中含有木炭粉及硝石粉而易燃。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易充分燃燒。

  但考慮到這是物資稀缺、基礎科技落後的漢末,趙旻還是決定推廣煤球。

  這時代的百姓,連熱湯(開水)都捨不得燒,他們燒煤球不似後世人那般將爐膛塞滿,而是放入少量煤球使房內稍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