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七十四章 戰事如接踵,英傑志在胸4


                 在滿血復活後,衛府鐵騎精神抖擻。

  於是乎…

  當日,夏侯淵再次率軍行進四百里,並在酉時末(近晚七點)兵臨烏孫王城城外…

  那連綿百餘里軍營西側的十餘里處。

  沒錯。

  烏孫王城周邊,在趙旻的五萬鐵騎離去後,集結了十萬烏孫騎兵。

  這正是烏孫國主的毒計。

  前有伏兵擋住衛府鐵騎去路,後有十萬大軍趕上包圍,一戰而全殲大漢朝廷(衛府)。

  但是烏孫國主漏算、或者準確來說是錯算了一點:

  烏孫人囿於冶鐵技術,沒有馬蹬和馬蹄鐵,就連馬鞍都是極為簡陋的…蒲團綁皮帶。

  是以,烏孫人陷入了自己的思維定勢和思維慣性中,錯誤地認為:衛府鐵騎每日最多行軍二百里。

  因為馬背上長大的烏孫人,每日的極限行軍速度不過三百里。

  烏孫人的算法絕對沒有問題。

  若非淵哥率軍趕路,苟哥大約仍是二百五…十里的日行軍速度。

  拋開淵哥這個變態的變量不談,仍以常量計算…

  明日烏孫十萬大軍疾行,兩日後的晚上,恰好可堵住苦戰一日夜的衛府鐵騎、並順勢全殲,完勝!

  且不說從此大漢再也無力重設西域都護府…

  就說烏孫人、康居人聯手,打敗瞭如此強大到令人瑟瑟發抖的敵軍,他們這兩國在西域的聲威又當如何?

  這兩國有沒有可能順勢自建西域都護府?

  再進一步考慮…

  你大漢是不是應該將貨賤價賣給我等,讓我等居中賺取差價?

  再再進一步考慮…

  反正你們大漢不願經營涼州,涼州也交給我等如何?

  好傢伙!

  這不就是李唐時期,曾強大到不可一世的吐蕃帝國那遼闊萬里的疆域?

  在吐蕃帝國的巔峰期,即祿東贊、論欽陵父子為吐蕃奠定堅實基礎的百年後,在有為贊普、赤松德贊統治下的吐蕃帝國甚至超越了李唐,成為當時華夏神州的第一大帝國。

  彼時的吐蕃帝國,東至今陝、甘交界處及大渡河流域(東漢涼州及三輔最西端),南至印度中部恆河平原(東漢大月氏國),西至蔥嶺(帕米爾高原,東漢大宛、康居),北至天山(阿勒泰地區),比衰弱不堪、僅剩半壁江山的李唐強出不少!

  吐蕃的崛起,起源於王玄策借兵…

  吐蕃人在發兵助王玄策滅中天竺國之後,順手就佔了阿三的恆河平原,並利用恆河平原萬里沃土開啟了崛起之路。

  王玄策被百度上一群小學生吹上了天,但若沒有王玄策,或許就不會有後來成為李唐勁敵的那個超級帝國。

  之所以舉吐蕃帝國這個例子,是因為若烏孫國主的奸計得逞,烏孫、康居在聯手之下,極有可能建立起一個如吐蕃帝國一般的超級大國。

  尤其是,在大漢內亂不休、大月氏又即將改朝換代的大環境下!

  以是故,當前天晚上趙旻說出這一可能性之後,衛府眾人皆大驚失色。

  當然了,苟哥並未舉吐蕃帝國這個例子,他只是對衛府臣屬詳細說明了這個後國的嚴重性、可怕性。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衛府先發制人、將這野心勃勃的烏孫國滅了再說!

  但話說回來,十萬烏孫大軍,又豈是說全殲就能全殲的?

  那不得用陰謀詭計…啊呸!以妙計破之?

  計將安出?

  前一夜苟哥不是已經打好樣兒了嗎?

  當夜亥時初(九點過),夜闌人靜。

  那一校陰險猥瑣的趙旻常山嫡系精銳,以布帕捂住口鼻,鬼鬼祟祟地將因腐爛而散發出惡臭的數萬首級,悄無聲息地擺到烏孫王城城門附近,堆成一座座散發著惡臭的腐肉氣味、吸引來無數烏鴉、禿鷲的京觀。

  然後…

  這些陰險猥瑣、身著玄甲的兵卒並未返回軍陣,而是隱沒於暗夜之中。

  少頃…

  京觀散發出的惡臭、烏鴉及禿鷲發出的興奮鳴叫,驚醒了暗夜中沉寂、漆黑的烏孫王城。

  僅短短片刻間…

  整個烏孫王城沸騰了!

  足以遮星蔽月的烏鴉、禿鷲群,被屍臭那刺鼻的氣味兒吸引過來。

  遠遠望去,它們如同綠頭蒼蠅群撲到猶冒著熱氣的翔一般,撲落到那一座座由開始腐爛的人頭堆成的京觀上,狠狠啄下一大塊淋漓著屍水的腐肉後,得意洋洋地鳴叫一聲、仰頭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