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七十三章 戰事如接踵,英傑志在胸3


                 眼見惇哥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砍人之勢,苟哥笑眯眯地將班歸拽到自己身後。

  “元讓且息怒,此非大宛國之兵卒,實乃康居國之精銳也。”

  說著,苟哥隨腳一踢,將草地上一具屍首翻了個身,露出其人腰間的一塊木牘。

  夏侯惇鬆開環首刀柄湊到那具屍體近前,就著火光眯起獨眼…

  然並卵。

  惇哥根本看不懂木牘上那猶如張魯鬼道那鬼畫符一般的文字。

  趙旻適時道:“此乃康居、大月氏、大夏、大宛國及烏孫人之佉盧文也。”

  說著,苟哥一把拽出如排球一般、被人推來推去的可憐人班歸。

  班歸大氣不敢喘、賠著笑臉,向自家主公、惇哥等人連連行禮。

  西域的官方語言當然不可能是漢語…

  儘管班超在百餘年前,便曾下過大力度推廣漢語,怎奈何漢語在西域人看來,比那宛若蝌蚪一般的佉盧文更像張魯的鬼畫符。

  在數百年前,由大月氏人傳來的佉盧文,才是西域的官方語言,而且是通用語。

  但得益於班超的大力推廣,西域諸國的一些王公貴族,都會說一口蹩腳的涼州西府漢語。

  所以,西域都護府在西域諸國設立的“譯長”之職,實際上就是首席翻譯官。

  甚至在百餘年前,因負擔不起“譯長”及“傳譯”的工資,車師六國中的幾個僅數百戶人口的小國還因此背離大漢、轉投北匈奴。

  當然了,後果便是這些國家被大漢狠狠教訓了一番。

  從此以後,為了省錢,西域諸國的王公貴族,便不得不用心學習漢語這門外語、並將其做為第二語言。

  於是乎,方便了苟哥。

  這就是典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言歸正傳。

  趙旻當然不可能認識這蝌蚪一般的佉盧文,所以他示意班歸翻譯一下。

  班歸在賠著笑行禮後,便也湊到那木牘旁,隨即其人念道。

  “大康居王近衛。主公、夏侯將軍,此確為康居國之精銳!”

  惇哥眯起獨眼、滿臉狐疑。

  “班歸!此話當真?”

  班歸一臉無奈。

  其人同樣以佉盧語高喝一聲。

  “來人!”

  少頃,其人的一名心腹、同樣金髮碧眼的大宛國人匆匆趕來,並向班歸行禮、以一口蹩腳至極的涼州西府話道。

  “大人有何吩咐?”

  班歸指了指那木牘。

  “你且為諸位大人念來聽聽!”

  那胡人湊過去唸道:“大康居王近衛。大人,此乃康居國王之精銳也。”

  惇哥依舊一臉狐疑。

  “此話當真?”

  那胡人啼笑皆非。

  其人略一思索,便摘下自己的腰牌木牘,與那自屍首上取下的木牘做起比對。

  惇哥見這兩個木牘上的字字數雖一樣,但形狀截然不同,疑心當即消去大半。

  那胡人指著自己腰牌上的佉盧字念道。

  “大宛國王欽使。”

  這個木牘暴露了班歸的身份…儘管此時已無所謂。

  其後,那胡人耐心地向趙旻和夏侯惇解釋起,佉盧文的書寫方式及語法…

  惇哥聽了幾句便不耐煩地擺擺手。

  “某已知之!你且退下!”

  那胡人微微一笑、躬身行禮離去。

  然後…

  惇哥復又揪起班歸衣領。

  班歸欲哭無淚。

  “夏侯將軍為何仍為難於俺?”

  “烏孫之兵,何以有如此之眾?兼且康居國又為何援助烏孫?你且說來聽聽!”

  惇哥心中憋著一肚子火,是以此刻其人如拎一隻小雞子一般,將班歸高高扯起。

  班歸只覺自己呼吸困難無比…

  苟哥見班歸被惇哥扯得滿臉通紅,實在看不下去了。

  “元讓不必為難歸遠侯,你且放下歸遠侯,由我為你等詳細解釋一番。”

  惇哥冷哼一聲,放下可憐的班歸,看向趙旻。

  趙旻卻並未再理會惇哥,而是先將草地清理一番、扶著驚魂未定的卞夫人和曹彰、曹植跪坐。

  惇哥見狀,原本一直鐵青、嚴肅的臉色終於緩和下來。

  趙旻對麾下諸將道:“你等且令兵卒打掃戰場、割下敵軍首級、就地妥善掩埋屍首後,我再詳細為你等解釋一番!”

  待兵卒們紛紛忙碌起來後,趙旻方才與眾臣屬圍坐,為眾人詳細解說烏孫人、康居人、大宛人在西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烏孫國主所設的全盤毒計大致內容。

  日薄西山、即將改朝換代的大月氏人暫且不提,無論西域第一大國烏孫,還是第二大國康居,都極不願大漢重設西域都護府。

  是以,這兩國在大漢即將介入西域的情況下暫時結盟,共抗大漢朝廷(衛府)、妄圖阻撓趙旻恢復西域都護府,甚至是取代大漢朝廷自建西域都護府。

  趙旻一路行來,結合《史記》、《漢書》及《資治通鑑》的記載,已清楚西域諸國大抵是什麼樣的“國家”。

  是以,若康居、烏孫聯合,這兩個大國確有自建西域都護府的能力。

  至於夾在這兩個大國之間的大宛國…

  在面臨兩個鄰居的威脅下,大宛國主方才會派出尚存那麼一絲漢人血脈的班歸,赴大漢探明虛實,視情況依附於大漢,亦或…

  參與康居、烏孫的聯盟!

  換言之,班歸只是個被大宛國王視為炮灰的可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