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一章 涼州春意暖,鐵蹄踏陽關1


                 趙旻頷首。

  “義山、伯奕,除人力之外,你等尚需何物不妨明言。”

  趙旻一句話,便堵死了遷移人口這條路。

  儘管這條路可行性確實較高。

  可以預期,在這時代,一旦絲綢之路興盛起來…

  涼州不就成了後世的南方沿海通商口岸?

  雖然漢末黎庶、士民的鄉土情懷極重,輕易不願背井離鄉,但趨利避害畢竟是人的本能。

  趙旻要做的,是儘可能延緩這一過程…

  如今大漢缺人口之地,又何止涼州一州?

  所以,趙旻要提前堵死這條路、儘可能避免各區域發展的不均衡問題。

  果不其然…

  趙旻話一出口,涼州一眾士人們便垂頭喪氣起來。

  他們想到的所謂計策,正是遷移人口。

  漢末不同於現代,這時代的家庭一旦遷移、並有意改易戶籍,那麼這些搬遷戶們必須結交、甚至是依附於遷移之地的望族。

  因為兩漢有鄉論和察舉制!

  搬遷戶的子孫們要想出仕,必須儘可能抬高門第、提升鄉論,那麼…

  他們便不得不結交當地望族,與當地望族通婚、甚至依附其中的大族,以期後代可任小吏,甚至可被舉為孝廉出仕。

  如此一來,當地大族實力更加雄厚、依附於大族的搬遷戶也能水漲船高…

  這就是典型的“二八法則”,也就是馬太效應。長此以往,社會矛盾不越來越尖銳才怪!

  東漢就是這麼完犢子的。

  而這些涼州士人們,打的正是這個主意。

  趙旻也及時、果斷地掐滅了他們的這種念想。

  趙旻見一眾涼州人垂頭喪氣,心中好氣又好笑:

  跟老子鬥?你們這些小輩兒太嫩了!

  狠狠打了他們一巴掌後,趙旻當即遞上甜棗。

  “諸君,涼州屯田需何物儘管開口,我必傾盡所有!”

  涼州士人在無奈之下,便只好獅子大開口…

  趙旻與涼州士人如菜市場的攤販與市民一般,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定下如下方案:

  在三月之前,涼州士族豪強開墾首批屯田十萬頃,其所需之一應新式農具、肥料及良種皆由衛府無條件供應,涼州士族豪強則負責備齊耕牛。

  耕種之農作物,當然是粟,也就是小米。

  今年麥、高粱兩熟已不可能,但粟、葵菜兩熟沒有問題。

  滿寵、魯肅、楊修三人當場表態。

  “諸君放心,一應所需,我等一旬之內必悉數運抵諸郡,然則…還請諸君務必儘快組織農戶、安置胡人開墾荒田。”

  趙旻適時道:“此番諸君可曾帶回苜蓿良種?”

  休屠王大喜。

  “回主公,有!自然有!馬牛羊等畜類安然越冬,皆靠苜蓿乾草!何況災年之時,牧民亦靠煮苜蓿乾草果腹。”

  於是趙旻斷然道:“既如此,休屠王,你與諸君商議苜蓿之種植比例即可。此事暫且如此,此外,諸君尚有何事相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