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章 冀城再相見,姑臧三日還終


                 屯田新政之中,有非常關鍵的一條,也是最能刺激農戶們辛勤耕耘的一條:

  十年之後,農戶所屯之田可轉為自有。

  也就是說,士族豪強們的返利,最多隻能吃十年。

  熟知歷史的趙旻,清楚屯田對老百姓們的傷害有多大。

  所以趙旻的目的不在於屯田,而是為了免徵東漢那扯淡的人頭稅,也就是口賦和算賦,同時順便丈量田畝、以便攤丁入畝。

  前文多次提及,東漢之亡,實際上正是亡於兼併土地的豪強瞞報人口。

  以是故,大量丁稅被攤派到小地主,甚至是自耕農頭上。

  換言之,東漢亡於徵收、加收丁稅。

  地方士族豪強大肆兼併土地、將小地主、自耕農轉為自己的僕客,並瞞報人口,將本該由自己上繳的口賦和算賦,轉嫁到了小地主、自耕農身上。

  這也形成了一種極為惡劣的循環,於是乎,土地兼併愈發嚴重、朝廷徵稅愈發不力,矛盾愈發尖銳,最後…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實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們…索性反特麼的!

  然而…

  朝廷徵稅不力,沒有充足的資金養兵。

  那怎麼辦呢?

  於是乎,出身士族豪強的州牧、太守率部曲平叛,最後…

  群雄逐鹿、漢魏嬗代、天下三分而歸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五胡亂華。

  一切的肇始,便是這該死的丁稅、外加天殺的桓靈二帝。

  所以說,屯田並非趙旻的目的,丈量土地、攤丁入畝才是。

  屯田新政,只是一個過渡性臨時政策,趙旻允許土地私有,但前提是屯田的農戶們要按照實際田畝數量繳稅,以保證朝廷的財政收入。

  納稅,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義務。

  幾乎所有的王朝,不管封建的還是資本的,其最終的崩塌,皆因財政和經濟,無一例外。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剛烈大明如是;

  殘唐亦然;

  弱宋同樣如此,表面上的女真和蒙古入侵,只是掩蓋了這一隱藏的真相而已。

  趙旻當然也清楚,自己就算將大漢打造得再如何朝氣蓬勃,也難逃其國祚難滿三百年之厄。

  因為人都是有私心的,古今中外皆如此。

  這些道德底線看似極高的東漢士族們,同樣不能免俗。

  一言蔽之。

  趙旻並不擔心這些涼州士族豪強們吃紅利,他只知道,不能坐視涼州的數百萬頃良田荒蕪。

  漢末的涼州雖然也有戈壁和荒漠,但土地沙化情況,遠不及李唐時期那般嚴重,遑論兩千年後的現代。

  只是,這時代之人囿於認知、技能以及落後的基礎科技,不能將涼州良田本該有的潛力挖掘出來罷了。

  綜上考慮,趙旻決定趁熱打鐵,將胡漢混居屯田之事實錘。

  “諸君,以去歲三輔、中原之畝產量,種田所得雖不及貨殖,然則…諸君若可鼓勵胡、漢共同屯田,將涼州百萬頃良田開墾耕種,其利亦可觀,諸君以為然否?”

  趙旻是在強調:老子給你們出讓的紅利極大,就看你們願不願意吃!

  休屠王蘭渠異支第一個表態。

  “衛將軍大人,俺匈奴休屠部本為漢臣,俺部之牧民亦為大漢之子民,俺願約束俺部之牧民與漢民共同屯田!”

  趙旻很欣慰。

  “甚善!諸君以為如何?”

  涼州士族豪強們在面面相覷之後,忍不住開始竊竊私語。

  趙旻不動聲色地揮了揮袍袖,示意休屠王、衛府眾人退出此地,將空間留給這些已經明顯意動的涼州士族豪強們。

  趙旻率衛府眾人走出大堂之後,便聽得堂內的竊竊私語變成了…人聲鼎沸。

  趙旻會心一笑,自顧自率臣屬向武威太守衙署的後院書房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