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四十九章 冀城再相見,姑臧三日還7


                 在趙旻穿越過來之前,這時空涼州等邊地,乃至江南等地的耕種方式,是極為原始的火耕水耨:

  即先用火來耕種,再用水來除草。

  江南火耕水耨,令饑民得流就食江淮間,欲留,留處。

  摘自太史公《史記平淮書》

  甚至在歷史上的魏晉之時,這種原始的耕作方式仍在沿用。

  遏長川以為陂,燔茂草以為田,火耕水種,不煩人力。

  摘自西晉陸雲《答車茂安書》

  綜上所述,這便是漢末魏晉畝產量極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趙旻帶給這個時空的,除了除草劑和殺蟲劑等農藥之外,都是現代化(上世紀六十年代神州)的技術。

  其中的腐植酸肥料,甚至堪稱劃時代的技術應用。

  以是故,去歲畝產量斷崖式提升,便不足為奇。

  也因此,趙旻才有足夠信心,解決這時代百姓能吃飽飯的問題。

  前文“作者的話”中曾提及,神州歷史上百姓遭受的苦難,九成九都是因為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