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歷史誤讀了柳下惠(第2頁)

  這裡具有了坐懷不亂故事的雛形,可是,這個時候和柳下惠所處的年代已經相去數百年。

  直到元時的胡炳文(1250—1333),在《純正蒙求》捲上才有成型的故事:

  “魯柳下惠,姓展名禽,遠行夜宿都門外。時大寒,忽有女子來託宿,下惠恐其凍死,乃坐之於懷,以衣覆之,至曉不為亂。”

  元末明初的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不亂附妄》則記述為:

  “柳下惠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亂。”

  元明去春秋時期,已經有一千六七百年,柳下惠的坐懷不亂故事才完全成型,能不讓人奇怪麼?因此,這故事的真實性不能不令人懷疑。

  首先,事情的本身有太多的疑點。

  我們縱使不從柳老先生的生理角度來理解,換個角度想一想:假使真有其事,又是誰傳出來的?只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那女子說的。但是,可能嗎?一個女子能夠大大方方躺在一個陌生男人懷裡過上一夜,然後還惟恐天下不亂地大事宣揚?

  另一種可能是,柳下惠自己說的。如果真的如此,這個柳老夫子也就夠無恥的了。這不是要壞別人的名節嗎?

  其次,假如柳下惠真有坐懷不亂的事,為什麼在發生之初,世界上沒見傳播,直到漢朝才有人知道一點點,元明時人才完全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呢?

  是元明時期出土了大量文物,才讓胡炳文、陶宗儀得窺故事全豹麼?明顯不是。縱使有文物出現,也展現不了坐懷不亂這樣極富戲劇性的情節。只有一個解釋:胡炳文、陶宗儀等人在撒謊!

  大家知道,宋明時期,是我國理學盛行的時期,號召“存天理,滅人慾”,推崇男女授受不親,鼓吹“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為了給這種理論樹立典型,找當時人不可能,誰不瞭解誰啊?於是,就只好乞靈於古代,而讓這神經病一般的行為附麗到誰身上好?春秋時的柳下惠是合適人選。一、年代久遠,誰也無法考證。二、他曾經為儒家的大成至聖先師極力推崇。他擔任過魯國大夫,以禮治邦,以信修身。又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獄,執法以平,治國以德。孔子高度評價他“言中倫、行中慮”,孟子則稱讚他是“聖之和者”,把他與伯夷、伊尹、孔子相提並論,後世尊之為“和聖”。聖人推崇的人物,就是發生了這樣不合常情的事,大家容易接受。www..oΓ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