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明朝優撫少數民族政策(第2頁)

  3、稅賦俱輕

  南下歸附的定居者當然也要承擔軍人的守土之責,然而與同為軍人的漢軍相比,這些南下定居者的負擔實在是太輕了。作為大明國人的漢軍是無役不從的,而明初土軍(多為朝鮮族或朝鮮女真)是一人服役,其餘兄弟子侄都可免除賦役,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臣於前年赴京時,見東八站居人,問賦稅力役輕重,答曰:‘所耕雖多,一年納稅只米三鬥,家口雖多,一人出役則餘皆無役’。其稅役之寬如此,且土地沃饒,真所謂樂土也。”,而韃軍的處境就更好一些,不當差、不納糧,也不委任以事。

  據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所載遼東巡按肖淳的條陳:“建州毛憐等衛夷人降附,安置安樂、自在二州者,名曰達官......至於自在、安樂二州達官,初謂其犬羊就柙,獷悍猶存,故不差不糧,亦不委任以事。”也就是說,女真人在大明是享受的超國民待遇。“不差不糧”,即便當今堪稱福利社會的歐洲,也是不可能與大明政府相比的。

  4、設立互市

  永樂四年(1406年)三月,明朝政府“設遼東開原、廣寧馬市二所。初,外夷以馬鬻於邊,命有司善價易之。至是,來者眾,故設二市,命千戶答納失裡等主之”。遼東馬市正式設立。後又於天順八年秋七月乙未(1464年),設撫順馬市,先後在開原、廣寧、撫順設立五關五市,即廣寧設一關一市,以待朵顏、泰寧兩衛;開原設三關三市,以待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及福餘衛人;撫順設一關一市,以待建州女真人。

  大明之所以設立互市,宣德六年十一月乙亥載:“朝廷非無馬牛而與之為市,蓋以其服用之物,皆賴中國,若絕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許其互市,亦是懷遠之仁”。

  設立互市,只是使大明小程度的減少邊境被騷擾發生(這一點以後會論述),然而卻極大解決了南下歸附者的日常生活需要,隆慶六年七月辛丑“海西、建州諸夷衣食皆易自內地”,而且對於這些南下定居的民族來說,還有避免天災損失的作用,如永樂十五年(1413年)冬十月丁未“兀良哈之地旱,泰寧衛指揮使鎖喃等,以馬千匹來易米,前此易米者其數不多,止用馬駝,今泰寧一衛用車三百輛運米”。

  即便是大明國難當頭的土木堡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大明政府也不過“革朵顏三衛互市”。因為兀良哈三衛叛附於瓦剌,寇擾遼東,所以停止其互市,以示懲罰。但和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的互市仍在繼續進行。成化十四年三月丙戌載:“永樂間遼東設馬市三處:其一,在開原城南關,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東五里。其一,在廣寧城,皆以待朵顏三衛夷人。正統間,因漏洩邊事已罷其二,惟開原南關市獨在”

  5、授官世襲

  永樂十三年十月壬辰:“吉里河衛女直牙失答奏,願居遼東東寧衛,命為指揮僉事。”

  景泰二年九月戊戌:“海西亦馬剌衛故野人指揮僉事阿蘭哈子寫稱哥來歸,命襲指揮僉事,於遼東自在州安置支俸。”

  等等記載亦是隨處可見。

  二、揭露階級鬥爭論調的無視歷史

  一直以來,說到大明與少數民族,主要是女真關係時,總有一股文革階級鬥爭論調在掩蓋真實的歷史,諸如大明政府對其壓榨剝削。

  然而從史載大明政府對女真的政策,可以輕易推翻這個荒唐的論調。

  如果大明政府真的是壓榨剝削女真人,那麼大明政府何必接納安置他們?更又何必在接納之後還要出錢出物的補貼賞賜(按今天俗一點的說法:“倒貼”),甚至細到柴米、居家器物;如果大明政府真的是壓榨剝削女真人,那麼大明政府完全可以做到羅馬人對待高盧人、俄羅斯人對土耳戶特人那樣,直接將其淪為奴隸,剝削壓榨起來豈不更方便?

  所以,荒唐可笑的階級鬥爭歷史觀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