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647章 不在一個維度


  梁教授仔細詢問病史,親自給病人查體,覺得沒什麼問題才放心。

  這是他多年的習慣,科裡的疑難病例,他必須親自過手。

  他的手術,術前必須親自問病史和查體。

  就憑一張影像圖片,連病人的面都沒見就上臺開刀,這種事他是做不出來的。

  查完體,梁教授將叩診錘收入白大褂的口袋中,說:“景先生,你這手術工程有點大,我們要好好準備,不要著急。”

  景雲松盤腿坐在病床上:“不著急,你們慢慢研究,我把整個大中國的一流醫院都打一遍卡,想來想去,還是來這裡比較可靠。”

  梁教授拍拍他的肩膀:“安心休息,排好手術我們就通知你,一般在週一,我們一定會盡全力。”

  “辛苦辛苦,我等你們消息。”景雲松全程輕鬆,不懼幾十個醫生大查房的大場面。

  因為醫生人數太多,有些醫生根本擠不進病房,聚集在病房門口,豎起耳朵聽裡面的對話。

  看完病人,幾十個醫生又呼啦啦地從病房到醫生辦公室,非常有氣勢。

  其實作為教授級的醫生,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兩個,一是帶著整個科室進行大查房,二是開學術會時在臺上演講,這也是年輕醫生追求的人生目標。

  回到醫生辦公室,梁教授坐下來,細細思考這個手術還有沒有漏洞。

  術前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3d打印的脊柱假體也設計得沒什麼缺陷,估計今天就能打印出來送去滅菌處理,血管外科的支援也已經確定,如果術中發現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確實受腫瘤侵犯,血管壁被破壞,缺乏正常完整的血管壁,提前置入人工血管,避免術中或術後大血管撕裂。

  胡國林教授做事四平八穩,儘量滴水不漏,作為協和骨科新一代主任,他給人謙和低調的感覺,彷彿沒有什麼耀眼的成績,但是也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

  “止血你們打算怎麼處理?三個椎骨的全椎骨切除,出血會比較多。”

  梁教授突然問道。

  這麼基礎的工作,胡國林教授肯定準備充分,他沉著地說:

  “對於術中的出血,我們有充分的預估,除了常規備血之外,我們還從三方面著手完善準備,有腫瘤血管造影圖像做參考,我們會逐一結紮腫瘤的供血血管;術前也已經請介入科提前做過腫瘤主要供血血管的栓塞;術中必要時主動脈或下腔靜脈進行臨時限時阻斷。”

  梁教授追問:“請介入科栓塞,有沒有考慮到腫瘤的供血血管與脊髓供血血管存在共用的可能,一旦栓塞,引起脊髓缺血損傷,導致截癱和大小便失禁?”

  胡教授也是有考慮的:“術前的腫瘤血管造影時,已經對供血血管進行仔細甄別。”

  聽完胡教授的話,梁教授滿意地點頭,這臺手術胡教授確實做到了滴水不漏。

  楊平也感受到協和的嚴謹,對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對待。

  梁教授總覺得還有哪裡做得不夠,將手術過程在心裡梳理一遍,發現還有一個步驟不夠完美:用線鋸進行椎弓根切斷時,因為腫瘤已經包埋椎弓根,線鋸置入時難免損傷腫瘤,導致瘤細胞外洩,造成播散的風險。

  胡教授到此採取了必要防範措施,利用特製導向器械進行貼骨穿刺,引導線鋸貼骨置入到椎弓根下面,這樣對腫瘤瘤體損傷降到最低,這已經算是最佳方案。

  因為就算有導向器進行貼骨穿刺,也存在腫瘤播散風險。

  穿刺操作最完美的境界,穿刺時從腫瘤假膜與椎弓根骨質之間穿過,引導線鋸從腫瘤假膜與椎弓根骨質之間置入,但是腫瘤緊貼椎弓根,線鋸在往復拉動時,勢必損傷緊貼的腫瘤假膜,造成瘤體細胞外洩,汙染術區,違背腫瘤手術的無瘤技術原則。

  梁教授也暫時想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當然,如果能夠將腫瘤從椎弓根上帶著骨膜一起剝離下來,然後再植入線鋸,那樣更完美。

  但是這種操作只是理論上存在,手術實踐中不可能做到,而且容易分離時破損,這樣播散的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