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普耳茶磚(第2頁)

  凌軒問道:既然陝西也有茯茶,直接輸出西北不是更近麼?為什麼茶馬古道還要運送湖南茯茶?

  老道長說:

  你問這個問題,要怪我一開始沒有說清楚。

  最初的時候,西北的人們,喜歡湖南的安化黑毛茶,故陝西人用湖南的安化黑毛茶製作茶磚運送到西北出售;後來陝西用當地的茶葉作原料,製作茶磚,這是讓客戶多了一個選擇。

  前邊我們講過,最初的茶馬古道起源於南北朝時期,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邊疆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分為南、北兩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我們知道,西北地區不產茶,但當地人民對茶的需求很大。

  茶馬古道的川藏道,茶葉是運送湖南的安化茯茶磚為主;滇藏道運送的茶則以雲南普耳茶磚為主。

  噫,怎麼老道長口中所說的是“雲南普耳”,而非“雲南普洱”?

  容我為大家解釋一下。

  老道長正在說的雲南普耳茶磚,就是現代稱的普洱茶磚。

  為什麼老道長把普洱說成了普耳呢?

  因為在明朝洪武年間時,普洱就叫普耳。

  我在穿越到明代前,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與大學的同學到雲南遊學,出發前我曾專門對雲南各地信息做過攻略,所以我對此十分了解。

  現代的普洱,在西漢時期屬益州郡哀牢地;東漢至南朝時期隸屬永昌郡。

  唐朝時,南詔時期設為“步日瞼”(後改為“步日部”),屬銀生節度。

  元朝時,改為“普日思麼甸司”。

  明朝洪武十六年,即公元1383年,明太祖正式改稱為“普耳”,後來到明萬曆年間,才定名為“普洱”。

  普洱的名稱一直沿用到現代。

  據我在現代為雲南遊學在出發前收集的關於普洱茶的相關資料,普洱茶葉中含有600多種化學成分,它們對茶葉的色、香、味,乃至茶葉的營養、對人們身體起到保健的作用。

  在現代,人們,特別是兩廣的人們,十分喜歡喝普洱茶。別的不說,普洱茶的確具有解油膩、消食、暖胃、化痰生津的明顯效果。

  老道長緩緩地說:

  茶馬古道上的茶,有個特點,為方便長期保存,先將茶葉製作成茶磚或茶餅,不用等茶葉發酵,就發出運輸。

  茶馬古道上的每一位背夫,他們的肩背上,負重兩三百斤的茶磚;背夫們勤勞負責,他們一旦背上了,會從起點背到終點。

  滇藏茶馬古道的起點為雲南的大理、普耳一帶,終點為西藏拉薩,後經中轉到達緬甸、尼泊爾,終點為印度。

  茶馬古道沿途會經歷多種不同的氣候,且路途遙遠,磚茶或茶餅在路途中持續發酵,當到達目的地,茶味變得獨特,與出發時已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