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道教名山(第2頁)

  時光流轉,明末清初時,道衰佛興,觀廢寺起。

  到了現代,黃山上沒有了道觀,只有寺廟。

  凌家子弟上黃山的第一天,夜宿的祥符寺,建於唐朝開元年間,位於溫泉小補橋南頭,桃花溪南岸高壩上,但是在清朝時連同小補橋一起被洪水沖毀,在現代只餘下遺址。

  凌家子弟在黃山上的第二天,夜宿的是釣橋庵,初建年代不詳,位於黃山湯嶺北,石人峰下,即現代的黃山西大門附近。明代時為道院,後來一度廢棄,直到清康熙間,改建為庵,因位於白雲景區,又叫白雲庵。

  釣橋庵幾經修繕,在現代仍是黃山西面的一個大地標。

  黃山上有一間十分有名的寺廟叫翠微寺,位於翠微峰下。始建於唐中和三年。

  一天竺(古印度)和尚由四川東下至黃山,在此定居結茅,自織麻為衣,挖蕨根、採野果為食,趺坐誦經,人稱麻衣和尚,當地山民自發為其蓋寺一座,名“麻衣道場”。

  之後翠微寺屢次被毀又被建,清朝時得到大修重建。

  到了現代更是進行了大規模修整,現代的翠微寺規模宏大,也有僧人居住。

  有三間寺廟,我在明代時看不到,但在現代的黃山上得有名的地標,它們就是慈光寺、雲谷寺和半山寺。

  慈光寺,又叫法海寺,原名叫硃砂庵,是由玄陽道人在明嘉靖年間創建,玄陽道人為之題匾:步雲亭。

  硃砂庵即後來的慈光寺,位於黃山硃砂峰下,徐霞客在黃山遊記中曾提及。明朝時,慈光寺曾是徽、宣兩州禪林之首。在現代則叫慈光閣。

  雲谷寺,建於明萬曆年間,位於黃山缽盂峰下,是黃山南大門上山必經之路。

  雲谷寺在清朝宣統年間毀於戰火。凌家一行人在第四天行走的後山,在仙人指路往下走就是雲谷寺遺址。

  在現代,雲谷寺遺址這個位置叫雲谷山莊,有餐廳樓、活動房,修建了登山索道。遊人經南大門上黃山,坐雲谷索道,8分鐘從山下直達白鵝嶺東北側,15公里轉瞬即過。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