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道教名山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在黃山上的第五天,留在松穀草堂休整。

  凌愛年輕的子弟很喜歡松穀草堂的道長們,在道長的後面跟出跟入,追著道長問問題,道長都是樂哈哈地回答。

  我在明代看到的松穀草堂到了現代變成松谷寺。

  松穀草堂是道觀,當初的創建人張尹甫在宋代寶佑年間在此結廬避世修行,但在明代宣德年間,改觀為寺。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五嶽指泰山、恆山、嵩山、華山和衡山;三山指黃山、廬山和雁蕩山。

  黃山本是道教名山,而非佛教名山。

  黃山成名晚於五嶽,但早在隋唐時期,黃山上已有道教活動。

  黃山地處安徽南部,主峰蓮花峰為安徽境內最高山峰,與天都峰和光明頂的海拔皆在1800米以上,七十二峰皆難以攀登,黃山最初被稱為“天子都”。

  在沒有索道的古代,人跡罕至,雲霧繚繞,顯得神秘莫測,黃山成為道教人士問道煉丹的最佳選擇,一直以來就有軒轅黃帝在黃山修身煉丹並昇天成仙的傳說,道教舊籍中也記載了非常多的黃帝在黃山跟容成子和浮丘公煉丹並得道飛昇的故事。

  秦漢時期,又因遠觀山石多呈青黑色,所以又稱為“黟山”,這與黃山腳下的黟縣得名可謂一脈相承。

  大唐立國後,為顯李氏名正言順為天下之主,尊以李耳為名的老子為遠祖。而道教自漢代創教以來又以老子為祖師,所以道教在唐朝是國教。

  唐代天寶六年,唐玄宗將黟山改名為黃山,並欽定六月十六日為黃山的生日。

  浮丘峰下的浮丘觀和九龍峰下的九龍觀可算是黃山上較早的道觀,唐朝以後又有升真觀、真常觀、步雲亭和三義殿等十多座道觀,其中九龍觀和升真觀還是皇帝敕建的道觀。

  黃山山上以道教元素命名的名勝很多,例如軒轅峰、天都峰、煉丹峰、硃砂峰、仙人峰等山峰,煉丹臺、神仙洞、試劍石、望仙台等景點,還有桃花溪的丹井和藥臼,都與相傳的黃帝煉丹的傳說有關,甚至黃山十大名松之一的蒲團松,蒲團之詞,最早也是出自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