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598章觀念,教化改良(第2頁)


尤其是當一個皇帝是熊孩子的時候……

教人向善,使人文明,賦予知識使之成長和擁有健康的人格,一代一代更替會導致某些具有廣泛性的文化教化得以傳承,最終形成一種群體性面貌。

大漢當下,在這個方面,無疑是非常強的。

中下層的官吏在為了尋找策論的思路爭辯的不可開交,為了尋找資料煞費苦心,而上層的大老們,則是心中早早的拿定了主意。

按照司馬懿的理解,驃騎大將軍麼,往往都是不光要蝦仁,還要豬心。

司馬懿認為,所謂的『真經』,絕對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書文卷,而是要怎樣在潛移默化當中使得雪區,以及類似於雪區一樣的外邦,可以成為華夏的好孩子,而不是成為熊孩子。

這一點,司馬懿可以肯定。

經文,在漢代就是文明的載體。給什麼,不給什麼,什麼是可以讓外邦看的,什麼是要用星星星替代的,這其中的奧妙……

而且還需要考慮到在推廣過程當中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當年衛青霍去病一樣的尷尬局面。明明是打贏了匈奴,可若是從收益上來看,真是可憐……

當年震動大漢,引以為榮的龍城之戰,獲益多少?

抱歉,虧出翔來。

衛青霍去病也不是沒有捕獲牛羊牲口,可是那些牛羊都到哪裡去了?

進了肚皮,吃喝一陣,拉一泡屎,沒了。

為什麼都吃了?

還不是因為不會養。

為什麼不會養又不去學?

因為下層官吏感覺費勁,吃力不討好,還不如一刀切。

司馬懿微微冷笑了一下,這種行為,豈不是和遊牧民族驅牲口去啃食耕田裡面的莊禾是一樣的麼?

短視,無能!

所以啊,司馬懿認為他的策論的主要切入點應該是在這裡,不管是給什麼『真經』,最終還是要依靠人去落實的,而怎樣才能讓這些人真的去做好,而不是敷衍了事,亦或是將好事辦成了壞事。

就像是各個郡縣各自有各自的『家法』,亂搞一氣卻將矛盾全數都推給了朝堂一樣。

按照這樣的思路,司馬懿也在心中打好了腹稿,正眯縫著眼自己琢磨的時候,轉頭卻見到了種劼晃晃悠悠從迴廊上過來了。

『大理寺卿!司馬賢弟!』種劼遠遠還沒到,就已經笑容燦爛的在打招呼了。

司馬懿將嘴角兩邊的肌肉拉扯起來,露出了些白牙,『見過種祭酒……』

參律院麼,院正就一個,祭酒有好幾個。就像是後世那句話,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

參謀這個詞,有些人以為是後世才有的詞彙,但是實際上真不是。春秋戰國的時候就有了,放在軍中,就叫參軍,當然,曹老闆改了個名,叫做祭酒。若是在民事上,就叫參謀,和後世那種存粹的軍中參謀還不太一樣。

種劼是特意來找司馬懿的。

沒人會心甘情願當陪襯,當一個官場上的小透明,除非是心懷不軌,亦或是心灰意冷。

種劼已經當了很長時間的小透明瞭。

最開始的時候,種劼是盯著韋端屁股下面的那個位置。因為最開始的時候種劼以為韋端這個牆頭草,很快就會因為什麼事情犯錯,然後被一棒子禿嚕到底,然後種劼自己不就是可以順理成章的當上院正了麼?

但是很遺憾的是,韋端始終在牆頭上晃著……

種劼等不下去了,最終選擇了想要去競爭守山學宮的大祭酒。

這個學宮的大祭酒的職位,其實有些像是和後世許多高校的校長一樣,有一些是真心做學問的,但是更多的是想要通過學宮大祭酒的這個跳板,獲得更高的職位……

顯然,這學宮大祭酒職位,也不是說完全沒有人競爭的,要是沒有些拿得出手的東西,怕是種劼未必能說是穩操勝券。

可是種劼當下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展示的功勳麼?

顯然並沒有。

所以種劼就覺得,如果說能夠在斐潛當下提出的這個課題當中,有什麼傑出的見解,是不是就可以直接一步到胃。畢竟按照種劼現在的這個級別,能得到些功績,提上半級外放出去的話,很有可能就是一地太守,然後歷練幾年,回來就至少是正兒八經的九卿起步了,三公有望啊。

可問題是,種劼對於吐蕃不瞭解。

嗯,嚴格上來說,種劼除了經文之外,對於其他外界的信息,都不是很瞭解,所以種劼前來找司馬懿作為外援。

找司馬懿,種劼是經過慎重考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司馬懿不是學宮大祭酒的競爭者。

另外一方面,司馬懿年輕。

當然不是說種劼企圖欺負司馬懿年輕,而是因為這個年齡擺在那邊,所以當下司馬懿擔任大理寺卿,已經算是超出正常標準了,再往上走的空間不大,可能性也不高,所以司馬懿才有可能和種劼達成交易。

當然驃騎之下,還有其他的年輕人,但是一來種劼和他們沒有多少交情,另外一個是那些人多半也是要自我發展的,並不會真的就拿出什麼好點子來給種劼作為墊腳石。

種劼見到了司馬懿,拐彎抹角的說明了來意。

司馬懿然後就像是一個很是憨厚的老農一樣,給種劼指出了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