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二百五十二章 滅夏之戰起(第2頁)

所以在李皓的干預下,讓盛紘進了工部,擔任工部侍郎,為從三品正議大夫銜。

也是可惜,要是沒有進行寄祿官階改制的話,此時盛紘就已經當上銀青光祿大夫了。

李皓也是感概,早先自己怎麼就沒記起來呢,否則怎麼的也要把銀青光祿大夫留在從三品上,給盛紘如下願。

不過似乎盛紘現在也挺滿意的,反正是三品官了,名稱什麼的,盛紘表示那都是浮雲,在努力就是了。

另外申圖剛此時也挺高興的,這傢伙也從中獲益,一躍成為了吏部尚書,領從二品銜,要知道這可是收回了人事任命實權的吏部,申圖剛這次是厲害了。

當然,歐陽修對他還是有所壓制的,並沒有讓他進政事堂,否則在官員座次上他還得比李皓高。

畢竟吏部才是六部之首,總文武百官選試、擬注及遷授、蔭子、敘復等政令。

不過李皓自然也不能審圖剛太輕鬆,所以把盛長柏、晏敬文給安排進了吏部擔任吏部司郎中,分別管了尚書左選和侍郎左選。

雖然在官階上有些委屈了盛長柏,畢竟吏部司郎中雖然權利大,但官階確實不高。

可沒辦法,吏部權利太大,得找嚴於利己的人來做事,這兩人的性格脾性最為合適。

至於其他位置,這次改革派也是佔了先機,兵部尚書由曾公亮擔任,併兼任同知樞密院事。

當然,曾公亮這個兵部尚書也只是暫時的,等富弼退下來後,曾公亮便會接任樞密使一職,兵部尚書會另選一個人出來。

此外工部尚書和刑部尚書也是傾向於改革之人,唯有禮部尚書是守舊派的,可即使這樣,禮部侍郎也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可以說,現在的中央高層領導人,可謂是眾正盈朝。

而且這裡的正與明末東林黨的正可不同,至少從現在看來,這些人都是能幹實事的。

之後數年時間,富弼先因身體狀況向朝廷請求致仕回鄉養病,在朝廷多番挽留無果之後,便又一次回去了洛陽老家。

這次富弼就真的回不來汴京城了,再致仕一年之後便於洛陽病逝。

在歐陽修的參奏之下,趙宗漢為他輟朝三日,親撰祭文祭奠,追贈太尉,諡號“文忠”,並配享仁宗廟庭。

而後歐陽修的身體也漸漸不行了,便開始著手讓李皓接班之事。

不過為了讓歐陽修走的更加風光,再加上經過了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讓國庫錢糧充盈的很,可以放手做些大事。

於是李皓親自帶著平夏計劃到了歐陽修府上,和他來一一說明。

歐陽修聽到這個計劃,雖然是見多識廣了,但還是被嚇了一跳。

畢竟自仁宗年間開始,大宋與外就再無大規模戰事,而且李皓以往也並沒有表示出好戰之心,怎麼現在突然來這一出了。

歐陽修問道:“你怎麼突然想起這事來了,我大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樂業,一副欣欣向榮之狀,怎能輕啟戰事,萬一失利豈不是就毀了我等這些年的努力。”

面對歐陽修的問題,李皓答道:“正是因為現在國富民強,才更應該在這個時候剷除外敵,為後世子孫籌謀。

一代人就要做一代人的事,畢竟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在我們之後的接任者是什麼成色。

若不趁著現在有能力的時候來做,等日後朝廷有所衰敗,那些我們留下來的外敵就會反過來危害大宋江山。”

可縱使李皓如何去說,歐陽修始終還是下不定決心。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縱觀歐陽修這一生,雖然做了幾年的樞密使,可卻從未主持過兵事,讓他下這份決心終歸是有些難的。

其實這事等李皓接掌政事堂後再做也是一樣的,現在李皓提起只是因為有了必勝的把握才提到,想著給歐陽修送份大禮。

若是能在歐陽修任上收復故土、平滅西夏,那是何等榮光。

至於為什麼目標是滅夏,而不是滅遼,去收復燕雲十六州,自然是因為這個活得留給自己來辦。

所以面對歐陽修的猶豫,李皓說道:“叔父放心,我既然來向你有此提議,那自然是有了必勝的把握,您隨我去一個地方,看過之後就明白了。”

歐陽修心想,去看看也行,看到底是什麼東西給了李皓如此信心。

反正若是不能讓自己滿意,那自己肯定是不會答應的,甚至還得規勸李皓,讓他切記不可輕啟戰端。

隨著歐陽修陪著李皓出了汴京城,一路向西而行。

本來歐陽修以為是去到西郊大營的,可最後看到方向卻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