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二百五十二章 滅夏之戰起


陡然之間聽聞這個消息,歐陽修心中的疑惑可謂溢於言表,不明白李皓為何突然冒出這個想法。

便問道:“裁撤三司,你具體是怎麼想的。”

其實關於裁撤三司的想法,李皓原先就曾想過,只是當時畢竟在任,大權獨攬自然沒必要去拆自己的臺。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自己需要離開三司使這個崗位,那就乾脆拆了,省的留給別人。

面對歐陽修的提問,李皓回道:“其實我朝亢官情況久已,正官、階官、寄祿官職雜亂異常致弊竇叢生。

官名與實際職權不一致,各級官衙繁複,彼此牽制,名不符實,冗官冗費,耗竭財力。

改革吏治本就是新政第一要務,只是原先礙於百官反對的情況,才一直沒有實行。

可如今新政已推行五年有餘,在朝野上下都已經打好了基礎,所以我覺得改革吏治的時機也就到了。”

聽到李皓的話,歐陽修閉上眼睛陷入沉思。

李皓就在一旁看著,等待歐陽修來下定決心,畢竟沒有歐陽修的同意,這件事現在肯定做不起來。

那樣的話,那就只能等到自己成為首相之後,再來做了,估計等再等幾年才行。

不過要是這樣的話,三司使的接任人選就得挑好了,否則容易被人偷家。

還好到最後,歐陽修便沒有辜負李皓的信任,開口問道:“既然你提出此議,想來是有了具體打算的,說來聽聽!”

李皓一聽這話,頓時就知道歐陽修這是打算同意了,畢竟這麼多年的瞭解也不是白瞎的。

於是收拾心情,臉上不要表現的太多愉悅,給歐陽修解釋道:“我是這麼想的,將原先寄祿官階中代表寄祿的職能與散官階合併,成為新的寄祿官階,廢除散官階的概念。

原本寄祿官階中代表職事官名稱的職能與差遣合併,成為新的差遣,同時裁撤相關部門,歸併入新的職能部門,比如三司職能罷歸戶部。

讓官職與差遣能對應起來,這樣既方便我等,在史書上也能清楚一些。

免得千百年後,後人從史書上看到,我大宋的戶部郎中不是在戶部做事,反而是在地方上做著知州,這不免荒唐可笑。

具體來說就是恢復六部九寺五監之職,平行機構或並或罷,如罷三司財權歸戶部、匠造之權歸工部;罷太常禮院和貢院,其職權歸還禮部;罷審刑院以及糾察在京刑獄司,將其刑獄之權歸還刑部;罷官西院、審官東院和三班院三個機構,將官員任免、考課職權歸還吏部。”

歐陽修聽完之後,在腦子裡面過了一下,說道:“哦,聽你這話語,好像沒有兵部和樞密院的事,另外六部九寺五監都提了,那三省呢?”

李皓聞言一笑,叔父這就是在和我開玩笑了:“兵者,國之大事,歷代官家對此都是嚴防死守。

就算如今的這位官家不會計較什麼,可難保以後的官家不會秋後算賬,我就算不用擔心自己,也得為兒女多思量一番吧。

至於三省的話,我則是思量它太過繁瑣,容易互相干擾,會影響詔令的下達速度和中樞機構的辦事效率。

畢竟按照唐代三省流程,凡在宮中所出文書和各處所上奏狀、申狀到門下省和中書省,都需要送到尚書省,由尚書省下六部,再由六部交給下轄各桉審核議定,檢尋文書,追更朔源。”

而各桉近則向寺、監審核議定,遠則往州縣,等到一切查清,然後整理歸冊,申報回尚書省。

尚書省再送轉中書省取旨,讓中書省轉送門下省復奏“畫可”,然後“翻錄”下達尚書省。

尚書省再下達六部,最後才能傳達向各級衙門,一件事情處理完畢,近者幾個月,遠者超過一年,何其繁瑣。

說到底,我對咱們大宋官員的辦事效率沒信心,還是簡單一些的好,仍以政事堂統管六部九寺五監,主持朝政。”

聽完李皓的這一大串解釋,歐陽修也笑了起來,說道:“你辦事倒確實是越發穩妥,這理由編的也是越來越冠冕堂皇。

行,這次我就如了你的願,回去之後把整套方法提交上來,我來去與富大相公商議來辦。”

見事情妥了,李皓自是高興,與歐陽修告辭之後便回府準備文書去了。

這次官職調整在朝中確實引起了一些波瀾,但在以歐陽修和富弼為首改革派面前,終究還是抵擋不住。

在三司裁撤的同時,李皓進了政事堂擔任參知政事,併兼任戶部尚書,將財權繼續控制在手。

至於工部,因為接手了三司下面的各級作坊及工人,這裡面又涉及了李皓抱有期望的火炮、火槍研發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