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南山 作品

第268章 劉邦:皇長孫,你祖宗還好嗎

 第268章 劉邦:皇長孫,你祖宗還好嗎

 故而,即便是最得意的時候,兩個人也不會同時出現在宴會上。

 一個出現的對話,另一個一定在軍中坐鎮,隨時準備翻臉開幹。這也是他們當年在泗水底層廝混時候得出來的經驗。

 決不能得意忘形,得給自己留一手!

 兩個貪財好色的傢伙,之所以能如此剋制小心,是怕有些極端的份子,會忽然跳出來跟他們拼命,又或者是出來幾個刺客,跟他們玩同歸於盡的把戲。

 這也算是聶政、要離、豫讓和荊軻壯舉之後的後遺症。這些人,把刺客的行情給搞壞了,大家對這些亡命之徒有點頭疼。

 當然的,主要是他們有些心虛,畢竟,這焉耆是他們選定的立威對象,那是殺了人的!

 ……

 當意識到這個焉耆國的態度有些不對勁之後,劉邦和盧綰兩人,猶豫都不帶猶豫的,直接開幹。

 員渠城,方圓約莫有五六里地,四面有群山作為屏障,道路艱險難行,易守難攻。這也是焉耆國王龍慄婆娜敢於對抗秦軍的勇氣。

 在他想來,自己佔據地利,秦軍遠道而來,只要自己耗上一段時間,秦軍糧草耗盡,自然就會知難而退。

 然而,他啥都料到了,就沒料到他的對手是劉邦和盧綰。

 這兩個在泗水底層廝混了多年,什麼難纏的對手沒遇到過?

 有的是整治這些人的辦法。

 不出來是吧?

 不出來我就把人給你送進去啊——

 於是,兩個人也頭鐵的去攻城,而是讓人出去驅趕那些都城之外的焉耆國百姓,也不殺,就是單純的驅趕。

 當然,驅趕不動,也不介意給大家亮亮刀子。

 這就跟跑馬圈地似的,焉耆本來就是小國,部落也都是些小部落,一些散落的牧民,哪裡是這些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的對手?

 在只要乖乖去員渠城,就不會殺人的許諾下,大家自然不會頭鐵的去跟秦軍拼命。

 於是乎,員渠城方圓百里之內,幾乎所有的部落,都拖家帶口的往員渠城趕,秦軍就遠遠地在後面綴著,敢往回跑,迎接的就是致命的一刀!

 鮮血永越比道理更有說服的力量。

 在得到血的教訓之後,沒人再敢心存僥倖,老老實實地往員渠城跑,好在只要往員渠城跑,就是安全的。

 當幾十上百的百姓抵達員渠城下的時候,城裡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但當後續的百姓,一個個拖家帶口的堆積到城門之下的時候,龍叔婆娜和他的一眾大臣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群人一旦進城,將會給城裡的物質供給造成極大的負擔。

 可後面秦軍虎視眈眈,後退就是死路。

 那麼問題來了,在確知秦軍無法乘機攻城的前提下,身為焉耆國的國王,是眼睜睜地看著這群人渴死餓死在城門之下,還是放他們進來?

 國家小的弊端,這個時候就徹底暴露了。

 城中防守的將士,誰沒有幾個三親六故,誰沒有個父母親族?

 你讓他們對城外這些人動刀子,強行驅趕,那你得先問問他們會不會直接倒轉刀口,發動暴亂……

 雖然已經知道了,這是敵人的陰謀,但他們也不得不咬著牙放人進城。

 然而,這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有了第一批,那就有第二批,有了第二批,那就有第三批,你讓前面的進了,你就得讓後面的進。

 於是,短短三天的時間,員渠城中的居民人數暴增三倍!

 更可怕的是,這群人不僅沒有住的地方,他們還沒有吃的,劉大亭長在驅趕他們的時候,把賬算得明明白白的,糧食絕對夠你們維持到去城裡,再多,就不用想了!

 我們辛辛苦苦護送大家去國都,難道不需要辛苦費的嘛。

 所以,堅持了不到五天,龍慄婆娜和龍塗支就頂不住了,不得不出城主動尋求作戰,攻守之勢,瞬間轉移。

 精準地落入了以逸待勞的劉大亭長手中。

 在這個時代,秦軍正處於青銅武器的巔峰時代,而這些西域小國,連配備一把像樣的彎刀都有些困難,而騎兵的優勢又被抵消的情況,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