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國之政(二)(第2頁)

 “因此上之前所講的民部的大體事項,我看了你們的方案,設計的非常之好,但要記住,我們的方案是要行之有效,用之要為的方案,並不是做給我看的,這些內容之後都要公佈給百姓,也要讓百姓們能夠有一個對於國家治理的參與感,提升他們的歸屬感與主人翁的精神,國家好壞,與他們都是息息相關的事情。”

 “公子,百姓參與怕是不太好吧?”叔孫通上前說了一句,抬頭看向了趙暄。

 “叔孫先生,要知道民為邦本的概念,百姓對於國家的參與度越低,他們對於國家的歸屬感就會越低,為什麼呢?子安,你來說說!”趙暄將這個問題一下子丟給了陳平。

 陳平這個時候還在消化著趙暄所說的法制的問題,他對於律法這一塊兒還是略有些心得的,他可不是一個純正的儒家之人(這個時候還沒有後世的儒教之說),他如果能夠算得上的話,大概率屬於縱橫家一派和法家的一脈,而張良已經基本上確立了是兵家一派的人。

 突然間,趙暄讓他開口說一下這個讓百姓參與國家之政的事情,他也有一些懵懂,畢竟他所學的內容裡,就沒有一定要讓百姓參與國家建設的事情,對於這個事情他也沒有完全想明白,既然趙暄說了讓他給說說,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出來道:“公子,臣下認為,百姓參與國家之政,更多的是能夠讓百姓更加了解國家下一步要做什麼,能夠給他們提供什麼,甚至於他們所想的東西也可以能夠參與國政來傳達給天子,從而根據百姓的需求,我們可以稍做一些方案的調整,讓百姓能夠從中受益,他們就會對國家有更高的忠誠之心,當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也能夠給國家更多的信心與支持,從而不會被有心人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