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第2頁)

 “愚忠君王,卻視天下百姓之苦困如無物,即便君王昏聵無能、乃天下禍亂之源,卻依舊助紂為虐,為其臂膀凌虐天下萬民,這便是不知羞惡,既不知羞惡,又重得哪門子義?”

 “父母有錯,不思勸導、助其改過,反拘泥於人倫親情之中、困於綱常尊卑之內,閉目不見、塞口不言,使其錯上加錯,這也是不知羞惡,又重得哪門子義?”

 “故而朝廷所言之義,非天下大義,亦是愚也!”

 “何為天下大義?亞聖言: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使百姓免於飢寒,讓幼兒免於夭折,讓老人老有所依,讓病人病有所醫,這便是亞聖心中最大的天下之大義!”

 宋獻策一口氣說了這麼一大段,只感覺口乾舌燥,端起茶碗潤了潤口舌,長長出了口氣,屈起手指敲著桌子,笑道:“吳帥,您說,如今的大明朝廷,尊的是先聖之禮嗎?當得起亞聖之義嗎?”

 “自然不是!”吳成面上平靜如水,心中不停的從心底湧出激動的情緒,手有些止不住的微微發抖:“朝廷若尊孔聖之禮,又怎會讓人為犬為彘、世代為奴?朝廷若是重孟聖之義,又怎會使萬民凍餓苦困?又怎會率獸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