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外 作品

356 方老師佈置的作業(第2頁)

 方明華沒說話,李虹穎主動解釋起來:“這點我和陳虹想法一樣,當然,這是方老師你寫的,我喜歡看啦。”

 呵?

 後面這個理由?

 方明華沒有回答,而是認真讀起來。

 《路邊野餐》是方明華將電影改變成,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線看上去有些紊亂。

 時間,存在於電影的每一個環節。牆上的鐘、倒著開動的火車,只是一種象徵式的表現方法。而時間更多時候的流動,都是在不覺之間,而這恰恰就是意識流的特點。

 在李虹穎的文章中,很明顯也抓住了這點,分析得絲絲入扣,比陳虹理解的還要深刻。

 看來姑娘對意識流創作很有靈性。

 “伱喜歡意識流?”方明華看完問了句。

 “嗯,我喜歡這種天馬行空的寫法!”李虹穎很堅定的點點頭,突然又問道。

 “老師,你這篇會有人改編成電影嗎?”

 會,n年以後。

 當然也有個可能幾年以後。

 方明華笑著說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就看到那個導演看上。

 “李虹穎,你喜歡看意識流,我再推薦你看一本。”方明華說著從書櫃裡拿出一部雜誌正是第一期的《延河》——反正《延河》每期他都要保存好。

 “這本里,莫巖寫的一篇叫《歡樂》,也採用了意識流手法,你可以拿回去看看。

 “好啊,謝謝。”李虹穎很高興的接過雜誌。

 等兩個姑娘離開後,方明華這才從抽屜裡拿出寫好的信,慢慢悠悠離開宿舍向郵局走去。

 第二天中午,方明華睡完午覺,洗了把臉坐在電腦正在《雪中悍刀行》,又聽到有人敲門,過去一看是李虹穎,手裡拿著昨天給的那本《延河》。

 “你看完了?”

 “嗯。”

 方明華讓姑娘進了宿舍,並沒關門,問道:“怎麼樣?”

 “我有些接受不了的某些描寫。”

 李虹穎說話很直接了當。

 方明華笑著回答道:“先不說寫作內容,你對這篇的寫作手法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