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哥 作品

第152章 長亭餞別(第2頁)

 張君瑞此刻心情惆悵,滿腔憂愁,跨上馬背,也不揮鞭,任憑馬兒緩慢前行,正是“馬遲人意懶,風急雁行斜”。

 兩人不知不覺,已到了十里長亭。

 長亭始於秦漢時期,每隔十里,就在大路旁建造一座涼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別的地方。

 後來,每隔五里也設置了一個亭子,稱為短亭。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有“十里五里,長亭短亭”的描述。李白的《菩薩蠻》中也有“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的詞句。

 今日,眾人便在這十里長亭分別。

 張君瑞俯身下馬,琴童趕忙放下擔子,敏捷地接過馬韁繩,將馬匹拴在一棵柳樹上。

 舉目四望,這裡空蕩蕩的,唯有一座孤零零的涼亭,亭子是四角形磚木結構,甚是簡陋,亭中僅有一張石桌,四條石凳環繞四周,別無他物,置身於這蕭瑟秋風中,愈發顯得冷清。

 而亭內屹立著的那位斷腸人,更是為這淒涼之景增添了幾分愁苦。

 張君瑞已在此苦候多時,每分每秒都如度日如年般難熬。

 正當他惶恐不安、徘徊踟躕之時,老夫人和小姐乘著油壁車翩然而至。

 今日老夫人用了兩輛車,一輛載著她與秋香,另一輛則坐著小姐和紅娘,僕婦丫鬟們皆未跟隨。

 餞行的酒菜盛在食盒中,置於車上。

 小姐坐在車中,淚水如斷線珍珠般灑落,心如刀絞,仿若生離死別。

 她怨恨與張郎相見太匆忙,又哀怨張君瑞離去太迅速,長亭外古道邊的千萬條柳絲,也難以留住張郎的白馬。

 張郎的馬兒啊,請慢點前行,我的車為何不能快點呢!可恨我的母親,在家中拖延許久才動身,我真想祈求楓樹林梢拖住那西斜的太陽,不要讓它過早地墜落山間。

 我與張郎才剛擺脫相思之苦,卻又要經受別離的折磨。自從聽到“去也”二字,我手腕上的金鐲便立刻鬆動,望見那十里長亭,我的肌膚也彷彿清減了幾分。這般苦楚,有誰能知曉呢?

 臨行前,紅娘還問我今日為何不梳妝?唉,這丫頭怎會懂得我的心事!看著眼前準備好的車馬,我心煩意亂,哪有閒情逸致去梳妝打扮呢?

 送別張郎後,我只能獨守空閨,夜夜抱枕而眠。衫兒和袖兒上沾滿了層層疊疊的淚水,只能將哀怨與思念寄託於書信。

 紅娘心想:小姐與張相公此刻定然悲痛欲絕,如此恩愛的夫妻,卻要面臨生離死別,這老夫人著實心腸狠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今日的長亭,恐怕又會有什麼陰險手段,唉,小姐和張相公真是命苦啊!

 法本長老帶著法聰也趕到長亭,為張君瑞送行來了。

 車子戛然而止,停在長亭外,秋香和紅娘小心翼翼地將老夫人和小姐依次扶下車來。

 張君瑞見老夫人和小姐來了,急忙以晚輩對長輩的恭敬之態,大步上前,拱手行禮,剛要開口叫“岳母”,老夫人眼疾手快,如疾風般截住他的話頭,道:“張先生,老身這廂有禮了。”

 張君瑞如鯁在喉,又氣又恨,又羞又窘,彷彿被迎頭澆了一盆冰水。

 他心中暗暗叫苦:這老婆子分明不承認自己這個女婿,今日若叫了她岳母,日後豈不是坐實了這名分,若要賴婚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