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鬚子 作品

第7章 首飾進出口公司的機構改革(第2頁)



    原貨源劉秀榮任一科副科長;



    5 業務二科即銀首飾科,負責公司銀首飾及與銀首飾有圖案的原料(白銀)、各種玉石原材料的進、銷、調、存;



    原出口科張馬鴻起任銀飾科長;



    原業務組領導呂希翼任書記;



    6 業務三科即玉石科,負責公司得玉石首飾,主要是項串、別子、掛件和各種為金、銀首飾製造所需要的半成品的進、銷、調、存;



    科長是原貨源科副科長張遂昌;



    何元利是副科長;



    書記是從燕化調來的一位原轉業軍人;



    7 業務四科即東壩原班不動。這裡多說兩句: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國內可收購的東西越來越少,可改制的翠件就更少了,無奈之下已將過去的鍘頭都挑了好幾遍了,但還是原料不足;國外進口原料那更是杯水車薪,漸漸的,四科已是人浮於事,不好管理。而各方面商品的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工廠受到體制約束,生產力不能擴大。從宏觀上講,求大於供日益顯現,而廣大農村的生產力和 勞動力則散落在田間道邊,尤其是婦女勞動力更適合外貿貨源的發展,並且農村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在北京郊區和河北地區有許多在1962年疏解城市人口時回鄉的手藝人;二是北京的許多工廠因勞動力不足,便把不是特別關鍵的工序的活轉移到了農村(工廠叫外加工),三是我們公司四科有許多老同志本來就是青山居的商人或手藝人或開作坊的,現在幹起過去的活,那絕對是輕車熟路。鑑於情況的變化,四科已有一大部分人轉為發展農村加工首飾公司需要的商品的組織者或當師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