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89章 相互算計(第2頁)

若是沿著肥水一直走到盡頭,其源頭正是發於雞鳴山。

而合肥新城,正是依雞鳴山而建。

當然,全琮這一次自然不是準備去合肥新城,與孫權前後夾包王凌。

他的目的地,乃是肥水的另一個水源——芍陂。

前面說過,當年孫叔敖築芍陂,乃是因地勢而為:

東、西、南三面地勢高,唯獨北面地勢低。

所以芍陂附近的諸多水流,才會由南向北,注入淮河。

而壽春,正好處於肥水與淮河交匯地帶。

全琮到了芍陂,終於下了馬,他走到芍陂的壩堤上,往北看去。

壽春雖遠,但仍清楚可見。

他又沿著壩堤走了一圈,突然手執馬鞭,吩咐道:

“明日起,你等二人,各領五百將士,一人把芍陂各水閘堵死,一人把肥水截斷。”

此時正值春末夏初,雨水充沛。

看著滾滾的肥水,全琮又加了一句:

“即便是不能截斷肥水,亦要截斷芍陂流入肥水的水流。”

全緒和全端跟著全琮走了這麼一趟,再聽到全琮的吩咐,哪裡還不明白意圖。

兩人本還以為自己的偷襲失利,從六安遠道奔襲而來的大軍就要陷入尷尬局面。

畢竟若是打造攻城器具,那可就要費不少時日。

而大軍最缺的,正是時間。

沒想到大都督竟是早有打算。

一念至此,兩人在大喜之下,連忙抱拳:

“喏!”

……

就在全琮派人堵住芍陂南邊諸條水流,準備水淹壽春城的時候。

遠在合肥,正與王凌鏖戰的孫權,正漸漸地陷入了劣勢當中。

仗著漢國支持的利刀厚甲,魏軍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孫權所領的禁軍,確實取得一些優勢。

但魏軍長於陸戰,吳軍長於水戰的情況,並不是靠著武器,就能完全改變。

若不然,曹操曹丕父子建了那麼多的戰船,為何無法渡江?

而這一次,吳軍棄船上岸,與魏軍相戰於陸上,同樣也存在著一樣的問題。

雖然前幾次的對陣,吳軍能戰了上風,但每每到關鍵時刻,魏軍精騎總是衝出來救場。

吳軍步卒根本沒有能力趁機擴大戰果。

反而是打得越久,吳軍不善陸戰的缺點暴露得越多。

到了後面,呈軍即便是有兵利甲厚之利,但在魏軍精騎的頻頻騷擾下,竟是再無進攻之力。

“陛下,我們撤吧!”

孫韶眼看著情況不對,苦苦地勸說孫權道:

“六安至壽春不過二百餘里,陛下以身作餌,在這裡拖住賊人,時日已然足夠。”

“這兩日,臣觀賊子騎軍是越打越多,十有八是王凌調動了後方的騎兵到來。”

“陛下誘敵之計,已然成功,不宜再拖下去,我們還是回到船上等待大都督的好消息……”

孫權卻是不肯,拔劍舉天,對著眾將士大聲道:

“大吳此次出征,乃是舉國之力,若是不成,大吳再無北上之機。”

“吾已至花甲之年,只要此戰能成,便是舍了性命又何妨?沒有我,尚有太子,大吳何憂?”

周圍的將士聽了,皆是士氣大振,齊聲大呼。

陛下尚不懼死,吾等又何懼?

遠遠聽到吳軍陣營裡隱隱傳來“萬勝”的叫聲,王凌臉上露出輕蔑的笑容:

“孫權不知死期將至!明日我看他還能不能笑得出來?”

次日,一個衣甲不整的吳將領著幾個殘兵狼狽不堪來到孫權的營寨門口,大聲疾呼:

“陛下,緊急軍情!”

在驗過身份之後,吳將很快被帶到孫權面前。

但見他臉上全是灰土,再加上淚涕齊流,更是顯得有些慘不忍睹。

只聽得他嘶聲哭道:

“陛下,不好了,糧道周圍,出現了大量的魏賊精騎,把臣此次護送過來的糧草都劫燒了!”

“你說什麼?!”

莫說是孫權,就是孫韶亦忍不住地僭越驚叫出聲:

“賊人怎麼會……”

話未說完,他就頓時反應過來。

這些日子以來,陛下看似拖住了王凌。

但王凌也沒有閒著,這是打算要把陛下堵在這裡啊!

樓船與陛下紮營的地方,有三十多里路。

三十多里路,走得快一些,不過是大半日行軍路程。

但吳軍不善陸戰的缺陷,讓這三十里路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薄弱點。

畢竟漢國又不是冤大頭,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陛下把禁軍武裝起來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