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89章 相互算計


楚莊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興修華夏最早的蓄水灌既工程之一——芍陂。

芍陂因水流經過芍亭而得名。

孫叔敖之所以要修這個水利工程,是因為這個當時名為安豐城的地方,就已經是楚國北疆的農業區。

只是安豐城,正好位於位於大別山的北麓餘脈,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北面地勢低窪,向淮河傾斜。

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

孫叔敖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組織當地人民修建工程,把低窪的芍陂挖寬挖深,形成巨大的蓄水池。

然後在芍陂先後修建了六個水門,以石質閘門控制水量,“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

其實也就是半人工的大水庫。

芍陂建成後,灌田萬頃,使安豐一帶每年都生產出大量的糧食,並很快成為楚國的經濟要地。

楚國能成為春秋五霸,芍陂功不可沒。

歷經八百多年後,進入三國時代,曹魏實施屯田政策,曹操親臨合肥,收流民,開芍陂屯田。

而當年的安豐城,現在已然變成了壽春城。

所以說,壽春作為江淮一帶的人口重鎮,同時也是曹魏的揚州都督府治所,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若是吳軍當真能偷襲成功,拿下壽春,那麼就相當於掐斷了魏國揚州的經濟與糧食命脈。

魏國幾乎就得乖乖把南邊的江淮之地拱手相讓。

雖然魏軍在最後一刻,終於閉上了城門。

但城頭的楊弘,仍是驚出一身冷汗。

初夏的日頭升起,已經有些微微的灼熱。

但楊弘仍是感覺後背涼嗖嗖的。

全琮讓全軍安營紮寨,他卻是不下馬,而是說道:

“帶上人,隨我來!”

陛下也好,諸葛恪也罷,他們都在全力地拖延和調動魏賊,自己必須爭分奪秒破城。

全緒和全端連忙起身,帶著親衛跟在全琮馬後,再次向著壽春城而來。

“大人,小心!”

看著自家大人已經快要進入弓失的射程範圍,仍是沒有止步的意思,全緒連忙提醒一聲。

“無妨,我心裡有數。”

全琮也算是軍中老將了,自然知曉哪裡是安全範圍。

楊弘看到城下有人在士卒的擁護下,騎著馬不斷地壽春周圍打轉。

知道這是對方的將領在觀察城池。

這本也是正常之事。

畢竟城內兵少,無法出城與賊人一戰。

但看著對方一直堪堪在弓失範圍邊緣遊走,頗有託大之意,讓他實是氣不過:

“欺我軍中無神射耶?”

“來人,拿強弓,召射手!”

能拉強弓的射手很快過來了。

楊弘指著城下的全琮一眾人,問道:

“能射得到嗎?”

射手目測了一下大概距離,最終還是有些為難:

“稟將軍,太遠了一些,就算是能勉強射到,準頭也差得太多,而且就算是能中人,只怕也傷不了人。”

“只要能射到就行。”楊弘卻是不在意地說道,“這般遠的距離,本也不奢望能傷到人。”

騎著馬,前擁後護,一看就是重要人物。

能傷到那就是上天卷顧,但就算是傷不到,也要嚇一嚇對方,逼得對方不敢靠得這麼近。

陣前之事,但凡能打擊賊人士氣的事,就算再小也要儘量去做。

射手點了點頭,明白將軍的意思了。

說白了,就是要給城下那幫人一個下馬威。

城下的全琮,正凝神看著壽春城牆,突聞破空聲驟然響起!

“將軍小心!”

時刻注意城頭的全緒和全端兩人,發現情況不對,立刻舉盾護在馬前。

盾擋得很是及時,但沒有必要。

全琮巍然不動,看著那支箭羽最終軟綿綿地落到大楯表面,然後滑落到地上,臉上的神情毫無波瀾。

“大人,我們還是離得遠一些吧?”

雖然箭羽沒有力道,但全緒還是擔心不已,他看到壽春城頭再沒有動靜,不由地轉身勸說全琮。

這一回,也不知是全琮聽了進去,還是已經觀察完畢,點了點頭,一策馬頭:“走。”

看著城下的那一隊吳軍離去,楊弘鬆了一口氣,然後哈哈大笑:

“賊人膽怯矣!”

左右皆跟著笑出聲來。

只是楊弘不知道的是,全琮遠離壽春城後,並沒有回營,而是馬不停蹄地轉而向南,沿著壽春城邊上的肥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