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2頁)

“故而至少還需要一位有州郡之望的人,與大將軍配合,方能讓天家相信可以制衡大司馬。”

馮大司馬的手已經是在不自覺地轉動湯碗。

但見他沉吟道:

“朝中安有此等人士?”

除了荊州派,涼州可謂是大司馬的基本盤。

關隴集團時日尚短,還沒有形成大氣候,若是假以時日,姜維倒是有些希望。

只是現在嘛,光是一個鎮東將軍,就足以把姜維壓得死死的。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蜀地本土派了。

奈何那幫傢伙不爭氣啊!

明明佔了從龍之功的先機,最後卻把自己玩崩了。

現在不得不與涼州關隴集團一樣,從頭再來。

但見裴潛突然立身而起,對著馮大司馬躬身行禮:

“若是大司馬不棄,某願意毛遂自薦,擔當此任。”

正在沉吟的馮大司馬聞言,頓時就是一怔,正在轉動的湯碗也停了下來。

“你?”

“正是裴某。”

老匹夫!

馮大司馬定定看著眼前這個老傢伙,強行忍住破口大罵的衝動。

畢竟是大漢大司馬了,要注意儀態,要喜怒不形於色。

給老子繞了半天,原來真正的目的是在這裡。

還差點把老子給唬住了!

屏風後面,傳來了格格的咬牙聲,還有手指關節在卡卡作響。

馮大司馬的手放開湯碗,同時身子向後靠去,緩緩地說道:

“裴公不如說說自己的理由?”

“喏。”裴潛應了一聲,略一思索,然後開口道,“犬子在幸拜在大司馬門下,潛與大司馬,天然就比他人要親近一層。”

“潛雖粗陋,但僥倖為河東裴氏族長,而裴氏在河東,也算是薄有根基。”

“今大漢大力推行新政,讓不少關東世家大族終日惶惶,唯恐家族不保,上黨之變,便是因此而起。”

“近日以來,就有不少上黨乃至幷州大族遣人來潛府上,只言石太守苛政太過。”

“求潛能美言於陛下與大司馬之前,乞能寬容一二。”

說到這裡,裴潛加重語氣:

“這就是個好機會啊大司馬,只要大司馬能允許潛站出來,正是收攏這些大族人心的時候。”

“如此,不但可安關東世家之心,同時還能為大漢在關東實施新政打下基礎。”

“而在朝堂之上,潛被關東世家視作代表,實則卻是為大司馬作掩護,天家也能安心。”

“此事若成,不管於公還是於私,皆有好處。”

“啪啪啪!”

馮大司馬忍不住鼓掌喝彩。

厲害!

這簡直就是無間道加反間計再加連環計。

能在魏國那種政治環境裡當上尚書令的人,果然不是簡單的人物。

裴潛此人,看來亦是不甘心當一個吉祥物。

“只是我有一個疑問,”馮大司馬鼓掌畢,開口說道,“自裴公至大漢,高官厚祿不缺,妻兒無憂。”

“況裴公已算年高,為何不安心享福,而是要重涉朝堂之兇險?”

裴潛笑了起來:

“大司馬前番還說大漢君臣相得相和,天子仁厚,乃史之少有,怎麼如今又言朝堂兇險?”

“依某看來,大漢朝堂比之偽魏,所謂兇險,不過山溪比之大河,又有何憂?”

“某年少時,曾立志以安民平亂為己任,故每任一地,皆盡心治政牧民,齊整軍陳,奏通貢舉。”

“本道曹操乃是一代人傑,曹魏必能平定天下,誰料天意無常。”

“大漢又出了丞相與大司馬這等中興之臣,再有先帝與陛下那般仁厚之主,此可謂天佑漢室。”

“某前大半輩子目大不睹,錯投惡主,後痛心悔過,才得以棄惡投明。”

“大漢三興,乃是千古盛事,依某所見,此盛事已在呎尺眼前,故某現雖老驥伏櫪,亦不甘心就此碌碌沉淪。”

“願附大司馬之驥尾,如能僥倖得立微功,就算不能名上麒麟閣,但求史冊留上一筆,雖死無憾!”

馮大司馬盯著裴潛看了好一會,這才點頭,展顏笑道:

“吾聞裴公在偽魏時,進言莊正,量才任官,甄別人品能名實並重,實乃平恆貞幹之臣。”

“裴公此次,若是欲在大漢再伸胸中之志,豈非天下士民之幸?永高興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