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73章 宮爭(第2頁)

三個最信重的人在一年內皆病亡,讓孫權在悲痛之餘,也意識到,就算再怎麼不願意承認,自己也已經老了。

過了耳順之年,上天還能給自己多少時日,誰也說不準。

這個想法,讓孫權產生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緊迫感。

因為相比於漢國,孫權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吳國的世家豪族勢力,實是太過強大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兄長在入主江東的時候,還曾大肆屠戮江東大族。

孫氏與江東大族,由此結下了血仇。

雖說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化解,再加上當事人的逝去,雙方都默契地不再提當年事。

但人心隔肚皮,雙方誰也不能保證對方的心裡究竟是不是已經真的不在意。

別看孫權對江東大族又是婚姻拉攏,又是提拔恩寵。

但內心深處,他從來沒有對江東世家完全放心。

君不見當年暨豔之事,以及張溫之禍?

孫權在給兩人的罪名裡,都曾大罵其父輩,提及江東大族當年反抗孫氏一事。

如今在外強敵環伺,在內豪強林立,自己年事已高,而各方都能接受的接班人孫登又突然病逝。

這些事情造成的緊迫感,讓孫權越發地焦慮萬分。

陸遜前來,孫權沒有過多的討論襄陽一戰,卻是順著對方的話頭提起馮明文,其實意在試探。

畢竟陸遜可是江東大族的代表人物。

只是就算陸遜是孫權的侄女婿,還是孫權一手提拔培養起來的臣子。

但涉及動搖江東大族根基的事情,他也註定給不出讓孫權滿意的答桉。

看到陸遜如此,孫權也沒有強求,只是又換了一副悲傷的面容:

“我本以為,漢主雖有諸葛亮馮明文等人輔左,但幸而天資不過庸人耳。而我大吳,有明嫡,有良臣,未必就比漢國差了。”

“不成想,”一提起孫登,孫權似乎就不能自已,捶胸嗚咽道,“天不佑我大吳啊!國喪明嫡,百姓何福?社稷何福!”

陸遜見孫權悲泣,連忙起身安慰道:

“陛下請節哀!太子寢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

“陛下若是因悲痛過度,而壞了身子,那更非百姓之福啊!”

“就算太子在天之靈,亦不願看到陛下如此,故還請陛下以社稷為念,節哀順變,保重身體才是。”

陸遜連番勸慰之下,孫權好不容易才止住悲泣,拭了拭眼角,看向陸遜:

“太子在病亡前,還曾寫了遺奏,猶為盛讚上大將軍,言伯言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

“吾今日見到伯言,不禁想起太子之賢,故一時不能自已,倒是讓伯言見笑了。”

陸遜回道:

“臣受陛下之命留守武昌,曾奉侍太子數年,深知太子之賢,陛下言國喪明嫡,殊實也。”

“太子病重時,猶不忘提攜微臣,臣除了感激涕零,唯越發惶恐,恐有損太子慧眼之明。”

孫權伸出手,示意陸遜不要再說下去:

“伯言何須多言?汝為人如何,我焉能不知?故吾知太子對汝讚譽之言,絲毫不為過。”

頓了一頓,又繼續說道:

“太子在遺奏中,除了提及伯言你,還建議吾立三皇子為太子,伯言你覺得如何?”

陸遜毫不猶豫地說道:

“太子既沒,二皇子又早逝(即孫慮,232年病亡),如今諸皇子中,以三皇子為長。”

“且臣聽聞,三皇子雖年少,但好學下士,甚見稱述,太子生前,多親敬三皇子。”

“故臣以為,早立三皇子為太子,確實妥當,有利於穩定國家人心是也。”

當然,陸遜還有沒有說出的另一層重要原因:

那就是三皇子孫和之母王夫人,受寵程度僅次於步夫人(即步練師)。

今步夫人已亡,宮中諸多夫人,最貴者莫過於王夫人。

子憑母貴,孫和如今也是最受陛下寵愛,其賞賜遠超其他皇子。

可以說,在陸遜看來,三皇子長與賢皆備,簡直就是天地地利人和的最佳人選。

至於嫡,反正現在王夫人最為受寵,到時只要立她為皇后,那三皇子不就是嫡了嗎?

孫權聞言,目光一閃,若有所思地說道:

“如此說來,伯言亦是贊成此事?”

“臣自是贊成此事。”

孫權緩緩地點頭,“伯言既贊成此事,那自是最好不過,吾則不再有所顧慮。如此,吾將擇日冊立三皇子為太子。”

“陛下聖明。”

似乎終於了結了一樁心事,孫權臉上的神色終於有了些輕鬆:

“吾近來,有一些疑慮不能解,正好伯言回來,當真是天助我也。”

“為陛下解憂,臣之所職也。”

“好,”孫權點頭,“除了太子之事,我還有一事,朝中久議不能決,正好需要伯言幫忙分析一番。”

“陛下請講。”

“前番吾領軍北上伐賊,時衛將軍(即全綜)為大都督,攻打壽春,戰於芍陂,初攻勢不可抵擋,賊軍損失慘重,壽春幾為衛將軍所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