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近水 作品

第77章 談笑有鴻儒(第2頁)

 說到這裡,看見金華斌低頭飲茶的樣子,忽有所動,問道位小兄弟對宋時的建築有所研究,老夫出一個與建築無關的小問題,不知可否?”

 “長者有命,敢不遵從?”金華斌站起身來,學著古人的樣子,給作了個長揖。

 “請小兄弟品一下身前之香茗,給個評價?”長者一指杯中茶說道兄弟可否品出出處?”

 這下可為難了,金華斌對茶並無研究,最多也就知道它是紅茶還是綠茶,只要不是很差的,在他口中的品質都一樣。可看長者眼情十分熱切,又不可拒絕。

 茶是綠茶,但泡幹前的形狀如未開的菊花,呈球狀,絕非龍井的扁平狀。具體是什麼茶,金華斌的水平有限,實在認不出。泛泛而論地說茶如何香如何好結果必是拍馬屁拍到馬蹄上,下不了臺的。他正想幹脆認輸,卻見長者的眼神極為奇怪。他又細品了一下,味道與通常的綠茶比,有些不一樣。

 橫店正在擴展清明上河圖風景區,說不定這茶與之有關,是個配套的文化節目,與之相關的有什麼歷史人物呢?金華斌沉思良久,想起一段故事,脫口而出道茶莫非是根據古法制作的北宋名茶龍鳳團茶?”

 之所以想起這個茶名,是他記得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的宮廷畫家張澤瑞的力作,而與張澤瑞同期在朝為官的丁謂在這期間曾對茶政進行改革,併發明瞭有宋朝第一名茶之稱的龍鳳團茶,並對製茶的工藝用詩的形式作了記錄。用北宋名茶配北宋名畫,時代特色滿滿。

 “果然是雅士,居然能品出這茶的名字。”長者呵呵笑了笑,說起茶的典故道謂在擔任福建轉運使期間,主辦北苑貢茶,他在《北苑焙新茶》的序言裡曾對北苑龍焙的生產有過介紹,即“天下產茶者七十郡半,每歲入貢,皆以社前、火前為名,悉無其實。惟建州出茶有焙,焙有三十六,三十六中惟北苑發早而味尤佳。社前十五日即採其芽,日數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入貢。工甚大,造甚精,皆載於所撰《建安茶錄》,仍作詩以大其事。”其詩《北苑焙新茶》雲苑龍茶著,甘鮮的是珍。四方惟數此,萬物更無新。才吐微茫綠,初沾少許春。散尋縈樹遍,急採上山頻。宿葉寒猶在,芳芽冷未伸。茅茨溪口焙,籃籠雨中民。長疾勾萌拆,開齊分兩均。帶煙蒸雀舌,和露疊龍鱗。作貢勝諸道,先嚐只一人。緘封瞻闕下,郵傳渡江濱。特旨留丹禁,殊恩賜近臣。啜為靈藥助,用與上尊親。頭進英華盡,初烹氣味醇。細香勝卻麝,淺色過於筠。顧渚慚投木,宜都愧積薪。年年號供御,天產壯甌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