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66章 太祖往事6


 “遷都之議”

 開寶五年7月,永慶公主下嫁魏咸信,百官賀喜,隨了不少份子錢。趙匡胤於是讓賬房先生幫忙算算賬,看看到底收了多少錢。家裡的,國庫的,都要算一算。這一算不要緊,三司使直接給出一個晴天霹靂:

 “國庫倉儲只夠維持半年了。建議抓緊讓諸軍屯田,再徵用民船到江淮地區轉運糧食。”

 趙匡胤震怒,當即找來判三司的楚昭輔責罵,“國家的戰略儲備是九年之糧,九年是保底。如今只有半年,你怎麼搞得?我還留你過年嗎?信不信朕tm弄死你?”

 楚昭輔是趙匡胤的嫡系親信,陳橋兵變時,他負責安撫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因精明能幹且善於財會,趙匡胤便把帝國的錢袋子交給他,讓他判三司。除此之外,楚昭輔還擔任過宣徽使、樞密使,足見趙匡胤對他的絕對信任。

 楚昭輔嚇壞了,退下來後找到趙光義,求他幫自己脫困,以便讓自己繼續為人民服務,他還不想過早離開地我們。

 趙光義得知情況後,同樣很震驚,於是問自己的幕僚。最終分析出了漕運不濟的原因,並找出瞭解決辦法。

 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行政命令違背了市場客觀規律。比如當時官方給出的指導價是鬥米七十錢,但汴州的實際米價遠遠高於這個數,米商沒有利潤可圖,所以不願往京師運糧,供少於求,米價更要上漲,這裡的“米價”其實就是黑市價格,也就是真實反映供需關係的市場價。

 米價越高,米商就越無利可圖,也就越不願往京師運糧,導致京師更加缺糧,價格也就越高,惡性循環開啟。

 汴州城裡的富商大賈倒是儲存著大量糧食,然而他們不願按官方定價售賣,更不敢按實際價格賣給黑市。有糧食的不敢賣,沒糧食的就只能餓死。

 另外,官方對漕運的不合理定價同樣影響了船伕們的積極性,同時官船年久失修、河道淤積嚴重……這些都是導致京師缺糧而推高糧價的主要原因。

 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趙光義對糧食問題梳理後,上報給趙匡胤,趙匡胤完全採納了趙光義的建議,楚昭輔也因此躲過一劫。

 有人喜歡把國家的首都比喻成人類的心臟,其實不準確,它應該更像人類的大腦。心臟向外輸出能量,而大腦則需持續不斷地輸入能量。自唐末以來,經常看到京師缺糧的記載,首都似乎非常脆弱,需要源源不斷地由地方供養。

 因為首都不僅需要維持龐大的帝國官僚體系,更有一支規模龐大的禁軍要供養,特別是在柴榮、趙匡胤的改革之後,禁軍規模龐大,例如我們熟知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同志,宋徽宗養了八十萬禁軍,八十萬張嘴啊,僅僅禁軍的每日開支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僅靠京畿地區是絕對無法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