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56章 終結者——趙匡胤1


 五代亂局終於被趙匡胤終結,新興的大宋王朝避免了重蹈五代短命的覆轍,這與趙匡胤的一系列改革密不可分。趙匡胤的改革可以看做是柴榮改革的延續,對外遵從“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國家戰略,對內則貫徹強幹弱枝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

 而至於基建狂魔、勸課農桑、整頓吏制、關愛百姓等等,就不再一一贅述,趙匡胤是個合格的好皇帝,故而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說,把趙匡胤與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相提並論,成為皇帝圈的第一梯隊,即便再加上堯舜禹湯文武,趙匡胤同志也是中國古代明君聖主top10。

 我們把重點聚焦在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上,做個簡單地系統性梳理,從中窺探宋朝如何革除了藩鎮割據的頑疾,從而由分裂走向統一的。

 能夠正確的提出問題,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殘唐五代之亂,藩鎮割據只是表象而非根源,其根本原因是“強地方、弱中央”的畸形政治生態。自唐末以來,幾乎所有的皇帝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卻只有趙匡胤成功了。

 削藩,歷來是封建王朝的棘手難題,面對這道難題,趙匡胤遵循了智囊趙普提出的十二字方針——“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一,稍奪其權

 1,奪其司法權

 961年5月,金州發生了一個刑事案件,這便是“馬漢惠案”。馬漢惠是金州的一個地痞無賴,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他的父母和弟弟無法忍受,於是大義滅親,將其殺死,為民除害,然而當地的防禦使和判官卻以故意殺人罪將其父母和弟弟斬殺。

 藩鎮擁有今天法院、檢察院的權力,在五代時是習以為常的,甚至是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而趙匡胤卻怒其執法過嚴,而將防禦使仇超等人除名,並流放扶海島。

 透過現象看本質。趙匡胤怒的並不是他們的“過嚴”,而是他們的“執法”,擅專。地方官員,特別是藩鎮軍閥,充其量只能扮演中級人民法院的角色,死刑必須奏報中央朝廷,由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核准。

 通過“馬漢惠案”,趙匡胤向地方州縣傳遞了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地方藩鎮充當土皇帝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