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淇淋 作品

第二部 遷移新居,吉宅走出四大金剛(第3頁)

 這棉籽炸的棉油,到了冬天,油就結凍,有點像豬油膏狀。

 到了兩千年才聽說,這棉籽油是工業油,不能食用,只是在建國初期的時候,戰難剛剛結束不久,整個國家還比較困難,沒有那麼多合格的食用油,各地都是自給自足,棉籽油才允許食用。

 建國初期,熱火朝天的大集體,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生活沒有壓力,大家過得都一樣,沒有覺得哪個比哪個富,誰比誰窮,大家都差不多,走的是大集體,人人有口糧名份。

 集體分配任何東西,全都按人口數量來分配,

 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有什麼憂愁,更不會有什麼其它非分之想,人人爭先恐後下地幹活爭先進,個個全力以赴力爭上游。

 每年的年底,公平公正的評選個人勞模,先進集體等,那日子過得是,家家歡歌笑語,人人歡天喜地。

 那時候,人人勤勤懇懇,個個任勞任怨。如果有誰想從生產隊走出去闖蕩江湖,就是背叛生產隊,大隊的領導幹部,就有權力把外出的人,逼回來。

 易家村全村也就三百來戶,哪一家有幾口人,幾個男勞力,幾個女孩子等,大家都是透明的,戶與戶之間,沒有半點隱私可言。

 閒暇之餘,大家相互串門,特別是十來歲左右的娃兒們,當哪一家的大人走親戚去了,當天晚上回不來,因為那時候都是用走路的,幾乎沒有什麼交通工具的。這時候,那一家沒有家長的孩子,就會叫來小夥伴去自己家裡做伴壯膽,這樣,你在我家過夜,我到你家湊熱鬧,這樣的事情多的去了。孩子們非常喜歡家長不在家的時候,好夥伴在一個床上睡覺,開心好玩極了。

 幾乎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一個以家族為主的生產大隊,本來就是一個祖宗,平日裡,白天,大夥在一起幹農活,傍晚,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特別是吃晚飯,所有的人,都把碗端著,到屋外的場地上,左鄰右舍的大人孩子又聚集在一堆吃飯嘮嗑。

 這是平原地區的一大文化。

 到了夏天,炎熱的天氣,蒸得人晚上不能在室內睡覺,那時候沒有電風扇,就連電燈都沒有,幾乎是傾巢出動,所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到生產小隊的那塊水泥場子上,各家各戶都把自己家裡的竹床搬來,集體乘涼。每個人都喜歡這樣乘涼,大家有說有笑,有時候聊著家長裡短的,有時候有人講故事,還有出謎語猜謎語的,總之五花八門,百家爭鳴。

 一次集體乘涼,一直要聊到半夜十二點,才又都各自搬著竹床各回各屋休息。

 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帶,肥沃的土地,孕育著這裡的人們。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