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新劍聖 作品

第176章 引水灌溉(下)

而這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就是塞哥維亞古城的高架引水渠了,兩千年前的古羅馬人為了把18公里以外的水引到市區,開鑿了一條坡度很小的長水渠,全長728米,由120個花崗岩砌成的立柱支撐,離地面最高處29米,用2萬多噸花崗石幹砌而成。令人驚歎的是,它們單憑一塊塊巨石搭建,沒有使用任何黏合劑。古引水渠至今完好,仍可以使用。何飛也不是沒有想過用自己那種特殊的能力去搭建一座與其類似的水渠,可這也只能是想想罷了。不過由此倒是也提醒他了,古人可以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大搞工程,他也可以化繁為簡的搞個高山流水啊!他的空間裡可是有著不少的沒啥價值的陶罐、瓷罐或者是這些東西的碎片,這些完全也可以用作引水修渠的材料和工具啊!到時候只要將其處理好,然後再按一定的方形固定、排列好那還不是一樣可以將水引到下面去?

 想到就做,這就是何飛的原則。於是他避開眾人視線在樹林中找了個地方就直接開始嘗試,他首先便是挑選出來了一些適合的陶罐,然後又通過用鐵環燙、冷水激的方式將其切割成自己需要的樣子,接著就是將這些罐子在山坡上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一個個的銜接好;最後等弄了幾米的罐子之後他又從空間裡取出來了一桶水從最上面倒了下去。

 水流傾瀉,一層層流淌而下,最終從最後一個陶罐的口子裡流到了一棵樹的樹坑之中。

 何飛:“成了。”

 見到這種方法有效何飛也很是高興,雖然這個方法十分耗費罐子,他也無法將整條水渠都搞成這個樣子的,但在那些比較難挖的地段、那些雜物比較多不好處理的地段、那些要通過就必須繞遠的地段等還是可以的嘛!於是接下來何飛就開始尋找適合他如此操作的地段了,等找到後他先是用工具對這些地點進行清理和修整,然後便在附近搜尋各種各樣的石頭,接著就是或直接放到自己的目標地點或收入空間加工成自己需要的大小和形狀然後再放到目標地點。他在修整的同時還對周圍的草木進行砍伐、挖掘或是焚燒。總之幾個小時之後他就已經搞出來了個幾十米的適合建水渠的通道,接下來只要材料足夠那麼在這個區域內很快他便能搞出一條水道出來。如果是其他人也都利用這種方法他相信將水引下山也用不了太長時間,而且現在也只是為了儘快澆上地,也只不過是先過渡一下,所以他們的活兒乾的操一點兒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