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35章 澗竹巖花如舊否(第2頁)

 承公表達了對於二人到來的殷切期盼與大力支持之意後,接下來說話的便是已經圓滿完成敕使之任的紫舒輈了,這位如今最是無所事事之人,除了代太后與天子再致以殷切矚望之外,還叮囑丹南路與應天府官吏、士紳、軍民應義信大尹,忠信君父,仁信鄉人,禮信家族,以期地方清明,人民和睦,學風明正,政治簡廉。

 一切應有之意,似乎都是在四平八穩中平平淡淡的結束,然而總是因為沉默寡言而為人忽視的丹南路次長官蒼龍固這時候適時的說出了一番讓大多數人看著十分合理,卻讓知道底細者不免心懷不安起來。

 “惟公,如今咱們丹南路人才濟濟,何不如藉著恭送子行回朝,奉迎祥、羽二賢到任,便在應天府城內邀請地方、邀集鄉賢共襄咱們經撫司開衙盛舉,一來,也是讓咱們經撫司堂堂正正的展示在本路父老面前,日後上下往來也更通暢,二來,更是希望子行用了咱們丹陽美酒,也能留下一二雅瞻嘉辭,若是再有歸德才子附尾其中,也是足以成傳的雅事,三來,惟公、幼公十年間南北相隔,如今聚首尨山北,同志丹溪畔,如此志趣之士,逢此太平時節,若是不能載以華章,繪之成絹豈不可惜?”

 紫舒輈還要推辭,孰料平常淵肅端正的承公,竟然欣然接受,還接話道,

 “子行,此時還須著落在你身上,子淳所言一舉三得,某以為還是未盡其意,某也說出兩樁來,湊一個五行圓滿,其一,便是那東丹使團三兩日便要抵達丹陽城,客省也好,禮部也罷,便是丹南地界,哪裡還有如子行之才高絕頂,雅韻絕倫者?何況那東丹使團正使也是久慕中夏文英,更是通曉九域典故的,聽說隨行的還有東丹的文狀元,還是八郡出身的,某便是要留下子行,好要廣邀丹南俊傑,也讓東虜知曉所謂文才武略,大肇還在東丹之上!”

 承公說到此處,黝黑麵色肅穆,雙眸翕動如電,更是讓人難以正視,

 “文有子行,武有肅儀,某倒要看看他們還有什麼手段?”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承公點到紫舒輈與雷厲,倒是讓一眾俊傑都是心悅誠服。

 “再有一節,某才來丹南便好似弄潮般生起許多潮流來,也是藉此來讓地方紳士們親眼見見某,所謂以訛傳訛,但訛言畢竟是訛言,大家當面見了,把話說開了,一切魑魅魍魎的齷齪自然煙消雲散,冰消瓦解了,大家心中無礙,才好共情共事!”

 這段插曲,也讓大家明白了,承公的視野永遠不侷限於一方地域,從來都是大刀闊斧的破局,絕無小心翼翼苟且的意思。

 “正瀾兄,不知咱們這場盛會可有什麼適當所在可以承辦?”

 承公直接向營丘潭討主意,這等直白倒是讓這大判措手不及,還是營丘栿素有急智,立時明白了承公心意,

 “稟告惟公,些許俗務,我等小兒輩首當其衝,可代家父服其勞!”

 承公點了點頭,說道,

 “此言甚為有理,便將此事交付於你們這些年輕人去安排,汝心中可有著落了?”

 承公才稱其父表字,若對營丘栿也以表字稱呼,那可就是侮辱營丘潭了,因此稱呼上越是折下越顯得彼此親近了。

 “應天府內城中有一華彩明樓,其規制不遜京中豐樂樓分毫,其名‘丹楓館’,三樓五層之巨闕,便是雲集千百人也能妥善應對,餘者皆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應天府內城中,如此規模不知誰家產業?”

 “如此豪奢地方,哪裡是一家一戶能置辦下來的,雖然此事常務未經我等手筆,倒也知曉乃是丹陽城五六家千秋仕宦門第合力操持著,如今還連帶著樓下的瓦子也興旺起來,倒是成了咱們府城的聚寶盆、銷金窟!”

 說到這裡,哪怕是初來乍到的羽微行和祥守忠也聽明白了,這哪裡是隨便的開口詢問,分明是有的放矢的有問必答,可見這宴是必然要擺的,但是這宴誰是賓主,誰是主副,誰是刀俎,誰是佳餚可就難說了。

 天下熙熙攘攘,也是一樁繁雜席面,只是哪天惱了老天爺,也不過是一鍋燴了。

 話到此處,一切都是既定了,沒人考慮丹楓館這些日子有沒有別的安排,願不願意,也沒人關心通知到的人願不願意來,能不能來,就比如春耕夏收,誰也不在意麥地稻田下面的螻蟻們願不願意,開不開心。

 就比如此時堂前知曉內情之人都是惴惴不安的,宗淑也不免看著營丘栿,而營丘栿說完了這些話也是略有些惶惶然,彼此眼神對上,一個是略帶責問,一個是無奈之情,再看營丘栿的眼神瞟向公良吉符,恍然明白此公才是始作俑者,或者說是傳遞承公想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