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72章 北平之行

袁紹的英明神武僅限於此了,面對以濮陽為跳板攻打徐州的呂布一事已經開始讓袁紹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不得不說曹操這個人看人是極準的,他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當下的袁紹便是這個樣子了,其實無論許攸怎麼吹捧袁紹,但袁紹自己是有些懼怕呂布的,他在虎牢關見識過呂布鬼神一般的強大的武藝,一個人差點就衝進十八路諸侯的中軍帳,點名要斬殺自己這個盟主!十萬大軍竟然奈何不了呂布,就讓他這麼一路殺,一路屠,後面導致軍隊士卒聽到呂布的名字都會嚇尿褲子,轉身逃竄。呂布當年之勇已經到了一個人可以打敗一支軍隊的程度。這是袁紹親眼目睹過的,而當時的袁紹其實就已經嚇得雙腿發軟了,畢竟自己是呂布頭號的擊殺目標!多虧後來劉備以及他那兩個驍勇的弟弟橫空殺出,劉關張三英戰呂布成為千古一戰!袁紹這才轉危為安。

 當下讓袁紹派出大軍去攻打這些年積蓄力量,招兵買馬的呂布,袁紹心裡是打怵和畏懼的。他雖然對外人經常誇下海口,但是他曉得自己的頂尖的四位武將沒有一個是呂布的對手,搞不好就得折掉幾員大將!而戰場上一旦大將被殺,士卒氣勢低迷,再加上呂布之駭人,恐怕會是一場大敗。如此一來袁紹心中的戰爭預期就會很糟糕,他的判斷是即便以優勢兵力攻打徐州,只怕也要兩敗俱傷,損失兵馬不說,還會折損大將。總得來說以這種代價去幫曹操,袁紹心裡就不捨得了。

 所以其實袁紹內心的想法竟然是和袁譚差不多的!白佔了濮陽之後裝模作樣的和呂布的軍隊對峙一番就算了,何必與呂布這種刺頭打得頭破血流,損兵折將?

 但是袁紹看過三兒子袁尚的書信後也能理解袁尚的道理,要是不幫曹操恐怕曹操就被袁術和呂布給夾擊剿滅了,那時候袁術和呂布的兵鋒就對準自己的了,早晚有一戰。那時的袁術和呂布的實力會更大更難戰勝。

 袁紹就是這麼一個選擇困難症的人,他既曉得放任袁術呂布攻打曹操的結果,又不捨當前去和呂布開戰。但濮陽之地是不拿白不拿。

 曹操的評語果然沒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所以儘管袁尚的書信和許攸在一旁極力推薦袁紹拿濮陽之地後與呂布直接開戰,但是袁紹還是十分猶豫。畢竟中原戰局混亂,不似幽州戰局這般的明朗。以他的決策能力,他實在是無法當即下決斷。

 因此袁紹只採納了袁尚書信中的一半策略,那就是先派袁熙前往濮陽之地,先接手佔領濮陽之事,不論怎樣先把便宜佔了再說。袁尚本就在書信中建議袁熙先去濮陽之地探探路,試探曹操是否真的想割地給袁紹做攻打徐州的跳板。至於掌控濮陽之地後,是否攻打呂布,袁紹拿不定主意,索性來一個推遲大法,等掃平幽州回冀州鄴城後,再做打算。不過對天子詔令那邊,袁紹沒有二話,先誆騙再說,完全答應天子詔令也就是曹操的意願,之後便開始依照袁尚的計策把公孫瓚騙出北平郡!至於濮陽之地,袁紹奉詔,但是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先接手濮陽,之後整合在幽州的軍隊之後南下,再快也得是兩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總之也是一個拖字訣。

 袁紹打算等回鄴城和袁尚好好商量再問問其他謀士們的意見後再做決定!

 如此一來,袁紹請來黃門侍郎還有司馬朗,鄭重其事的接詔,之後回覆了對方。一場欺騙的好戲就此上演。

 許攸還在袁尚的計謀之上進行了二次加工,他如同淮南的智囊團一樣,在袁尚的啟發下會發散思維,把一些計策進行深化和進一步提升。許攸提議直接把司馬朗和黃門侍郎以及關寧一起送往北平郡,由黃門侍郎宣讀天子聖旨,由司馬朗代表曹操打消公孫瓚的疑慮,並且由關寧送去袁紹的親筆書信。

 袁紹的親筆書信主要內容是:既然我們是天子臣下,有天子從中進行調停,我願意撤出佔領幽州的兵力。但不是因為怕你,而是因為我是漢臣。而且每年要求你向我進貢金銀珠寶三車外加一萬石糧草才行。另外,那個趙雲與你我一樣都是天子親封的官職,你不得加害於他,放他自由之身。我的三兒子袁尚與之是莫逆之交,你當善待之。